电影《无问西东》热映时,钱报记者寻找剧中王力宏饰演的飞行员原型沈崇诲的资料——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三期生,飞行教官,采访了作家孙昌建。(回顾戳这里:《无问西东》催泪,王力宏的原型是笕桥之鹰沈崇诲)
近十年,孙昌建一直默默通过实地考察、档案收集,整理和发掘杭州笕桥航校的故事,尤其是杭州籍飞行员的故事。
最近,这本非虚构作品《鹰从笕桥起飞》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读者关心的几个关键问题,孙昌建特意写了一篇信息量很大的问答,都是干货,授权我们发表。
怎么会想到去写笕桥航校的题材?
孙昌建:大概十年前,我阅读和写作的导航就导到了民国年间,大致的点是在文化和教育这两条亦分亦合的路上,这是因为这一部分的材料还能找到一些,从阅读上说也并无大碍,而具体的点是先浙江后杭州。
那几年我先后出版了《向来风花雪月》、《书生意气:浙江一师别传》、《民国有个绍兴帮》、《读白》这样四本书,两本是广东出的,两本是浙江出的,其中《书生意气:浙江一师别传》是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做江南名校系列中的一本,当时是在市文联立项的,还有两本一本是谢鲁渤老师写的浙大,具体是1949年前的浙大,一本是赵健雄老师写的中国美院,但那不是一本正经的校史,是借人说事,借事说点理。
具体到我写的浙江一师,之前人们常提的就是“一师风潮”或“木瓜之役”,最多说到李叔同和丰子恺,前者是把它纳入党史的序曲部分,后者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点艺术谈资,但我没有这样去处理。
说到笕桥航校题材,一开始是2014年为完成跟浙江档案馆的一次合作任务,那是把档案馆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当时我选的时候,“笕桥”还无人认领,此前因为淘碟的原因,我收藏有一本叫《笕桥英烈传》的台湾电影,我说我就做这个吧,同时我还“认领”了浙江留日同乡会、《浙江潮》杂志、浙江首任督军省长吕公望、一师学生宣中华的相关档案,其实这些都是我大饭碗里的菜,在前面做浙江一师的时候,是有所交叉的,但这些应该说都是规定动作,不过当时做的时候还是给了非常大的的空间,这先是在报纸上以整版整版的方式刊登相关文章,最后是编辑成《档案时空》一书出版。
这是在做旧闻中的新闻,因为要用新闻的眼光来看这些旧闻,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一旦介入进去就有可能不可自拔,然后慢慢发现它们其实是有不少相通之处的,如地球上的水。比如我在做笕桥的时候我就想起首届西博会期间,在杭州就办过有关航空教育的演讲,当时可能会比较孤立地看那样一场活动,但如果你将之纳入孙中山先生所讲的“航空救国”,那就能理解了。
电影《无问西东》很火,怎么判断沈光耀的原型是笕桥航校三期生沈崇诲?
孙昌建:这个原型说也不是我说的,最早是马黎(钱报记者)打电话来问我,我就把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她,包括我手头的一些照片资料,我原以为是文化版的一块豆腐干而已,谁知第二天看到报纸,是头版的标题和照片新闻,然后再转里面整整一版,文中提到了我,她的文章后来不少地方都转了,包括人民日报的微博。
接着从第二天起,明珠台、新华社浙江分社也找来了,又过了一天,浙江日报说也要来采访,我中午马上去找了一家影院去看了电影,看过之后我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情了。
人们所说的原型是对的,主要是取了航校三期生沈崇诲的一些要素,比如都姓沈,都跟清华有关,都是出身名门,都是驾伤机撞敌舰。
但实际上王力宏演的这个人物原型,不只是一个沈崇诲,而是他们那一代空军,而那一代空军都是从笕桥起飞的,所以我在几年前就将书名定为《鹰从笕桥起飞》。至于具体说到沈崇诲,本来他在那些英雄人物群里,是很少有花絮的,但所幸的是,在笕桥抗战纪念馆馆长高建法那里,收藏有一本沈崇诲他们三期生新生入伍营的纪念册,那里面信息量好大啊,不仅有各种照片,还有沈崇诲做的近十个版的新生调查,其中的话题在今天是无法想像的。真实的沈崇诲牺牲于1937年的8月19日,电影中的沈光耀牺牲于1943年,这是要说明一下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