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从笕桥起飞》不止《无问西东》里的故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12 09:26   

 《西子姑娘》怎么会成为当时的空军军歌?

孙昌建:有几点是要说明一下的,因为杭州的八一四空战意义非凡,所以民国的空军节是定为每年的八月十四日,这是抗战胜利之前就定下来的,而在抗战胜利之后,空军军方开始征集空军军歌,当时经过一轮轮的筛选之后,最后有五首歌曲入选,这里包括了《西子姑娘》,其他四首都是进行曲式的,唯有这一首《西子姑娘》是委婉深情,是有点舞曲风格,但又有点江南小调曲风的,当时有好几个歌星的演唱版,今天能够看到百代公司专门出过周璇版的唱片。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已经是抗战胜利之后了,但的确是有笕桥航校的背景的,就像歌词里面所唱的那样——相思不断笕桥东。


因为普遍地来说,笕桥航校的学生具有高素质,高颜值,高收入的三高背景,用今天的话来讲,不少是富二代或学二代家庭背景,这个在战争爆发之前当然是很吸引人的,再加上这些学生在杭州期间,他们也经常参加杭州校际之间的体育比赛,且常常获得最好的名次,那时他们等于跟体育专业差不多,但不光是有健壮的身体,更有高素质的科学和文化,所以在师范类女生中,的确有一种以嫁空军为荣的风潮,抗战爆发之后,航校南迁昆明,《无问西东》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那里。

抗战胜利之后航校又回到了杭州,当时任校长的是胡伟克,司徒雷登还专门去这个学校访问过,那个时候也还是有西子姑娘爱上空军的,这个我在书中也写到了一对,包括在南京期间,在歌厅里唱《西子姑娘》的女艺人跟空军的故事,他们的后代后来真的成了西子姑娘,这背后的故事就不只是一首歌所能涵盖的,但一首歌的旋律的确能穿越时空。

怎么理解航校校门口那块石头上“身体炸弹”的标语?这句话放到今天,是很多年轻人所不可想象的悲壮。

学员在“身体炸弹”的石碑前合影

孙昌建:很多人说这是笕桥航校的校训,其实校训是蒋介石题的那四个字:亲爱精诚。这石碑上的字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所军事院校的门口会出现这样的标语牌,而且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照片,就是有很多学员都在这标语牌前拍照留影。试想一下,这些学员的父母或女友和妻子看到这样的照片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定要换一个思路来看待这样的口号,而且它是把“身体”放在第一位,“飞机”放在第二位,第三才是常规的“炸弹”,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人肉炸弹,如果一定要用人道的概念来看,那的确是匪夷所思的。

后来我在台湾的航空教育馆里看到到处出现的另四个字,我就渐渐明白了,这是哪四个字呢,那就是“笕桥精神”,其实那一句标语诠释的就是笕桥精神,身体可以牺牲,飞机可以去撞舰或撞机,那肯定是同归于尽了,那为什么要跟敌人同归于尽呢,那一定是保存不了自己了,所以我后来理解,这个笕桥精神,就是我死国生的精神,就是以身殉国,就是要为国捐躯,而且这个不是说在战场上急红了眼睛才这样子做的,而是踏进笕桥航校时就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就像另一所在成都的空军军士学校门前的对联,好像也有一句,就贪生怕死莫进来……

所以我注意到了,当年的空军英雄的宣传,除了人所皆知的“四大金刚”高志航、刘粹刚、李桂丹和乐以琴之外,像沈崇诲、陈怀民、阎海文等英雄,都是跟敌人“同归于尽”式的,这是当年宣传的重点。

这里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背景,因为我们的当时国力和科技,我们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我们空军的装备等,跟日本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但我们打的是一场正义的卫国战争,所以才会有前赴后继,才会有那么多的高校学生、富贵二代,还有我们的华侨和华侨子女血战长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如纪录片《冲天》中所说的,每一次起飞都有可能是永别……但就是这样,父母还是要送孩子上战场,妻子们也还是要送丈夫飞上天空,这是为什么呢,那只有一个理解,那就是为了祖国,我们虽然落后,我们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是我们从不放弃,从不放弃每一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机会。

延伸阅读:

80年前杭州上空的那场战斗,比《战狼2》更燃

参与“笕桥精神”大讨论 说出您心中的“笕桥精神”

跟今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笕桥精神”大讨论近日启动

来源:钱江晚报 浙江24小时  作者:孙昌建 马黎  编辑:郭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