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主任把草垫上的雪往旁边抖一抖,又能起到防滑作用了。
社区自制铁锹是普通铁锹铲雪量的三倍
给80岁以上孤寡独居老人送的面条
下雪了,小骆比平常早一小时起床,她得在7点钟前赶到单位,随身携带包包和衣物,提前一晚就准备好放客厅,生怕吵醒19个月大的儿子,到时候又黏黏答答要走走不了。
小骆是东平巷社区一名80后社工。上周三,社区书记和主任去开会,回来就启动了三级响应,24小时值班,书记和主任都是80后男领导,为体恤女下属,4个男的24小时上班,女孩子提早一个半小时上班,每天赶在居民出门前,把积雪清扫干净,保障大家安全通行。
小骆早早出门,从万松岭出发,赶一班公交车,坐25分钟到社区,两头加起来要走一站路,路上买了一个鸡蛋饼暖暖手和胃。
朋友圈正铺天盖地晒雪景,有的在郊区新楼盘发远眺的小区雪景,有的沿西湖边走,一路带小孩玩雪,而小骆发的第一张照片,是银装素裹的社区小公园,一小时后,小公园被铲出一条主通道。在朋友圈一片喧哗热闹的时候,别人赏雪,她扫雪。
我说,你这细胳膊细腿的,铲得动吗?
小骆说,铲不动的时候,两个姑娘一起上,这点雪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倒是台风天更恶劣。
网上有个段子说,未婚姑娘们,没事多到马路上转转,铲雪扫雪的小伙子们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看上谁,脚一滑,往谁跟前一跌,就说脚崴了走不了路,缘分就开始了,送你的时候,他的车顶没雪,说明他家有房有车库……
段子归段子,但扫雪不知道从何时起,成为机关单位和社区工作者们需要承担的一项任务,大大小小的社区里,都能看到社工们挥动扫把铁锹的背影,他们没空欣赏雪景,空出来的时间,都在抓紧时间休息。
东平巷社区这支扫雪队伍,有15名青年社工(平均年龄35岁),3名协管员,居民委员4个,保安主管人员4个,妇女家庭志愿者12个,每天要清扫30多幢单元楼的出口,小巷7条,公园一个,斜坡14处,斜坡铺草垫,楼梯铺麻袋,定时抖一抖,共用掉80只麻袋,160只草垫。他们还自制了铁锹,一把铲下去,是普通铁锹铲雪量的三倍。
在东平巷社区门口这条马路上,雪被铲得干干净净,整条马路的边边角角都看不到一点积雪,为防止雪后冰冻,社工们宁可多花点时间和力气,彻底清扫,这里每天进进出出的老年人多,等天一晴,地就干了,如果只扫中间,把雪弄到两边,可能造成骑电动车的人滑倒。
社区主任谢君树说,扫雪是有技巧的,不能等积起来了再扫,值通宵班的三个人,自己控制局面,等雪一下大了,就要出门铲雪,一边下,一边扫,不然积雪太厚,后面就难铲了。
两名社区80后男领导都经历过恶劣天气,所以面对这次下雪,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
郑欣书记值了通宵班,昨天中午补了一小时觉,谢君树主任昨晚值通班,这两天加起来只睡了3个小时,下午一点多,他们还没顾得上吃中饭。
扫雪对他们来说是小事,真正担心的是大雪过后必有低温。2016年1月,寒潮来袭,杭州零下8℃,辖区内上百只水表爆裂,其中有一幢楼的水从六楼喷下,冻成冰雕。谢君树一天内骑着电动车跑了八趟自来水公司,把所有爆裂水表集中上报,相比居民一家家打电话,这一招果然有用,因为他送过去的都是同一个地方,过来一辆车就能修很多,当天下午,自来水公司就派人来修了,装上了耐寒水表。
谢君树看了看天气预报说,下周零下5℃,我又有点担心了,通知早就发下去了,叫居民给水管和水表做好保温工作。
24小时值班的社工,晚上没得休息,22点,24点,凌晨3点,凌晨5点,拿着手电筒定点定时巡防辖区内7处老旧房屋,看有没有流浪人员睡在里面,老房子积雪太深容易发生安全隐患,还得抬头看看有没有倾斜的雨篷,树枝太长也不行,下雪前已经修剪好,确保人身安全。
社工工作事无巨细,除了扫雪,还要关注孤寡独居老人,下雪前每家每户都打电话通知,做好防冻保暖的温馨提示,下雪天,怕他们出行困难,为他们送去挂面,能吃一两天,这样就省得冒雪出门了。
再回到小骆,以前中午两小时,她风雨无阻要赶回家带小孩,家里只有她妈妈一个人带(小骆爸爸还没退休),这样她妈妈才能腾出双手去做顿新鲜的中饭。下雪天,小骆从上午7点铲雪,铲到中午11点,没空回去,她妈妈早上起来就把电饭煲的米弄好,中午一只手抱娃,一只手热菜。
小骆很感慨地说,像这种四级、三级响应,基本上都是社区书记主任他们挑大梁,不让我们女同胞上,我们主任儿子发烧两天了,他都顾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