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大名范海伟,杭州人,今年71岁,老知青。1964年他到临安昌化插队,在那里遇到了小他2岁的杭州女生王小云,两人恋爱,并在昌化结婚,昌化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1970年代中后期,两人相继回到杭州,老范在杭州工艺美术包装装潢厂上班,考出了驾照,成为了一名专职司机,也有机会经常去昌化看看插队时的老房东和老朋友。
2017年12月19日,都市快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老范的极大兴趣:《6+1 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范例可能就在这里诞生 瓶窑王阿姨经快报牵线搭桥向城西张阿姨取经后 邀约6对会打麻将的老夫妻入住 已共同生活5个多月》(←详戳标题),老范动了心思,一个崭新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荡漾……
两天后,老范给快报热线85100000打来电话:我年轻的时候在昌化插过队。几年前,我在昌化买了个小学校,后来把教室改成了十个房间,其中有四个房间配有卫生间和两张床,还有12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还开辟了菜园……看了快报抱团养老的新闻,我和老婆都很感兴趣,也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抱团养老。
老范说的这个村小学,就是他当年插队的那个村,1999年以后,小学撤并,孩子们都去乡镇一级的学校上学了,这所小学因此闲置下来,老范头脑一热,花了10万元,买下了学校的使用权。
“我当时就想家里的亲戚平时可以过来吃个饭,我们那批老知青也可以有个地方聚聚……”
老范说,自己退休后和老婆经常跑到昌化来,就住在学校里,两人一点一点把校舍改成了农家乐,房间的配套一应俱全。
“那个时候生意不要太好,后来因为我女儿生孩子,我们要帮忙照顾小孩,就搬回杭州住了,现在外孙女六年级了,我们又有时间回昌化去住了。”
两年前,老范的女儿给他买了一辆众泰云100新能源车,可以跑150公里,从杭州开到昌化刚刚好。
“我经常带着老朋友去学校里度假,小住三五天,他们都说好。”
前天上午,记者跟随老范,驱车100多公里前往临安昌化的这所村小学,同行的还有老范的朋友老常,他对抱团养老的提议也很感兴趣,想借机实地考察一下。
我们的车9点30分从杭州日报大楼出发,杭州西收费站上杭徽高速,11点09分从龙岗出口下高速,高速公路通行费45元,11点16分,到达老范插队的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