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读者余大伯给快报寄来一封信,还附着一沓装订好的A4纸。余大伯在信里说:“我老伴过世一年了,为了寄托我们全家人的哀思,我写了这篇追忆录。”
这篇题为《追忆爱妻——冯莉珠》的文章,写满了整整17页。全文分为“苦难的童年”“初出茅庐到紫阳”“扎根落户生产队,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踏上领导岗位,秋小初试牛刀”“奋战十年,濮小打了个大大的翻身仗”“发挥余热,创建天成教育集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七个部分,详尽描述了老伴冯莉珠在紫阳小学、彭埠中心小学、木场巷小学、秋涛路小学、濮家小学当老师校长的从教经历,以及退休后参与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公办民工子弟学校——杭州天成小学和杭州天成教育集团的难忘故事,一直到2016年患病到离世的最后时光。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余大伯尽量克制情感,客观细致地讲述了冯莉珠的工作经历,而对家庭生活,却提得不多。直到全文最后,他才向爱人说出了心里话——
“莉珠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想念你,回想你在世时,一家人欢乐生活在一起的情景,你呵护关爱孙女孙子的点点滴滴。买水蜜桃、猕猴桃、榨菜月饼时,就想到这是你喜欢吃的,可是你不在了,只能供在你的遗像前,不知你尝到了没有?一年来我们家的喜悦之事是很多的:孙女雯雯已经高中毕业,考进浙江大学,8月26日去报到读书了;孙子桓桓已升入三年级,身体也很壮实,长高多了;玄外孙轩轩已经会走路了,看到我就笑得很开心……洪梅(儿媳妇——记者注)已考出了驾驶证,雯雯也去学驾驶技术了,准备买小车了。至于我,除了想你还是想你,你永远活在我心中,永远永远不分离!”
记者陈中秋:昨天下午,阳光明媚,我来到濮家新村的余大伯家中。
余大伯名叫余祖德,82岁。1958年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到紫阳小学任教,教数学、语文和物理。
在学校里,他认识了比自己小8岁的冯莉珠老师,余祖德是大队辅导员,冯老师是中队辅导员,两人工作上经常交流,慢慢熟悉起来。
“我们两个平时都住在学校宿舍里,周末我会烧好饭,叫她过来一起吃。”余大伯说,冯老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但是我看上她的是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她一来学校报到,就把一整个学期的课都备好了。”
余大伯在追忆录里写道:“我们两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中渐渐相识、相知、相爱了。经过了两年的恋爱,我们俩在1965年的‘五一’节登记,缔结连理,组建了新的家庭。”婚后夫妻俩生下一女一子,子女孝顺,全家和睦,桃李满天下。
就这样一起走过了50多年。去年4月,冯老师在体检时查出了肝区有一块阴影,医生说是肿瘤,治愈的希望很小。余大伯和家人没有把实情告诉冯老师。病重期间,冯老师也特意叮嘱家人,不要把她生病的事情说出去,不然这么多人都要来看望,会给人家添麻烦。
2016年9月20日,农历八月二十,冯老师永远离开了大家。
余大伯说,这一年多来,无时无刻不在想她,“有时候也会尽量控制不去想,但是一吃饭就想到她,因为桌子边少了一个人,一睡觉又想到了她,旁边空了一个人。”
“明天就是冬至,我们全家吃过中饭,就要去给莉珠扫墓。”余大伯说,准备烧几个她爱吃的菜带过去,有红烧鲫鱼、鹌鹑蛋、红烧肉、马蹄炒胡萝卜,还买了些水果和她最爱吃的麻酥糖和椒桃片。
余大伯还想通过快报,给爱人“捎”上一句话:“莉珠,请你放心,家里一切都好的。全家都在怀念你,你安息吧!”
“明天要是在报纸上登出来,我会把这份快报带到她的墓碑前,把文章念给她听。”余大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