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报”受到老外的称赞。
来自尼泊尔的Sudan发现,小区门口的告示栏里,多了一份英文“报纸”。
“咦,上面写了什么?”他好奇地凑近看看,社区热线电话、去哪里领垃圾袋、去哪里给狗狗办“户口”……全都是很实用的服务信息。
过去上下班,他很少关注小区里的告示栏——对他来说,虽然学过一点中文,但复杂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就像“天书”一样难懂。
这回好了,社区告示栏有了英文版,快速浏览一遍,太方便了!
这份社区“英文报纸”的主编,是两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何静云和薛寒晓——她们俩都是上城区紫阳街道凤凰社区的社工。
90后的小何,大学就读的是一所全英文教学的院校,她的专业是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大学期间,她又在香港实习过一段时间。
“在香港做社工时,主要是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服务。有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陪老人家讲话,何止是英语,连粤语我都学会了。”小何说,大学一毕业,自己就回杭州了,一直在社区工作。
“在我的理解里,社区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又有服务居民的责任。而且,服务居民这一点,越来越重要了。”小何说。
薛寒晓是80后,来社区工作之前,她曾经是一名英语老师,平时就对学英语很感兴趣。
不过,真正萌发办“英文报纸”这个念头,还是因为一件小事。
有一天,社区“闯”进来一位老外,用蹩脚的中文问:“物业在哪里?”之后,老外就无法用中文表达更多了。
用英语和他一番对话,小何发现原来是他家的水管出了问题,又不知道应该找谁来解决。于是,小何给他当翻译,和物业、邻居沟通,终于解决了问题。
而且,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只发生一次了。小何曾经先后在紫阳街道的春江、甬江、凤凰社区工作,经常会和外籍居民打交道——如果不介绍,可能你想象不到,这三个社区生活着近200位外籍居民。春江社区,是杭州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首批试点;甬江社区,还有专职的“涉外管家”。
“现在杭州越来越国际范了,以后生活在杭州的老外肯定越来越多,社区也需要为外籍居民提供专门的服务才行。”于是,小何和小薛一商量,决定办一份介绍凤凰社区、服务外籍居民的“英文报纸”。
前阵子,第一期英文社区“小报”顺利“出版”了——打印在A3纸上,涵盖了外籍人士需要了解的社区基本信息、各类服务,还有生活小提示等板块。其中,“头条”特别介绍了凤凰社区的民情服务机制“凤凰早班车”,欢迎外籍人士一起加入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
“每天下班之后,还有双休日,从写作到排版,这样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小薛说,因为怕用词不准确,她们俩一起修改、校对了好几遍,还专门请外籍居民和国外的朋友帮忙检查。
在老外看来,这份“报纸”办得专业不专业?Sudan竖起大拇指,连说了三个“Very good!”“报纸”发布后,老外们还给两位“主编”提出了新的要求,下次能不能多介绍一些内容,比如说,家门口有哪些好去处、杭州人有什么民俗之类。
下一期,小何和小薛准备推出一份特刊,介绍更多紫阳街道辖区内的风景、美食,还有南宋皇城根的文化。
“太庙广场是干什么的地方?中山南路有哪些小吃?还有好多好多内容,我们都想介绍给老外,让他们知道,杭州不光有西湖哦。”她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