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伟向记者展示了霹雳舞中的一个动作。记者 严嘉俊摄
武林路龙游路口夜市口子上,前不久新开一家叫“卤儿道道”的小饭店,60来平米,只有7张桌子。
一踏进“卤儿道道”,满满的杭州老底子味道。服务员穿着古代青花旗袍,门口的大鹦鹉做“迎宾”,上菜的牌儿是竹签做的,每张木桌的桌位号是“麻将”牌,餐具清一色鸡公碗,斑驳墙面糊的是黄泥。等餐顾客兴致勃勃翻看“连环画”,《香港功夫王》、《八卦莲花掌》、《排球女将》、《铁道游击队》……店里循环播放老歌,“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心里……”
老板王东伟,20世纪80年代杭州最早的“霹雳舞王”。
当年杭州霹雳舞江湖分为两派: 浙舞派和美院派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电影《霹雳舞》和香港电影《霹雳情》先后在内地上映,霹雳舞风靡全国。王东伟从香港亲戚那边弄到一个霹雳舞录像带,“传电”、“太空步”、“擦玻璃”……18岁的王东伟从此痴迷,在家对着录像苦练,
当时他是铁路列车员,有时在火车上擦窗扫地,会不自觉地用到霹雳舞动作,引得旅客驻足围观。
后来开始在平湖秋月附近的音乐茶座演出,王东伟的霹雳舞往往成为舞会的“压轴”节目,上台五分钟,经常要返场,返一次加一块钱。
1988年,王东伟跟着浙江歌舞团、“阿六头”周志华的滑稽轻音乐团,在全国各地巡演,剧团名头很响,“爆炸滑稽轻音乐会”,很多时候演出主题是宣传“计划生育”。
当年杭州的霹雳舞江湖分为两派,王东伟和搭档邓友平被称为“浙舞派”,刘丹有“美院派舞王”之称。两派经常相约“斗舞”,在当年最火爆的“西子舞厅”、“宝石舞厅”切磋,那些年舞厅都以“迪斯高”为主,王东伟的“霹雳舞”一上台,观众热情瞬间点燃。“只要我一上去跳,他们跳迪斯高的全停下来了,甚至后来有人来说,哥们,你们差不多得了,给我们留点面子……”
1988年2月,杭州举行第一届迪斯高大奖赛,“浙舞”和“美院”两派直接交锋。
“我们模仿的是电影里的动作,看到一个新动作马上学,那天穿的是白手套、灯笼裤,紧身衣,全身上下都是带闪片,亮晶晶的,往台上一站,女观众潮水般的喊声掌声,让我全身充满能量,刘丹跳的机械舞也不错,我记得他戴的白手套,手指头露出来那种,10分钟之内,我们跳一段,他们跳一段,比的是谁赢得的掌声高,掌声越高跳得越带劲,全身上下的荷尔蒙激素全都激发出来了……”
两大霹雳舞门派的这次碰撞,王东伟的“浙舞派”拿了第一,刘丹的“美院派”获得第二。
“跳舞男孩”见证了武林路的兴衰变迁
霹雳舞流行几年后,渐渐被港台刮来的劲舞和爵士取代,杭城咖啡馆开始流行,原来在露天茶室消磨时间的人,蜂拥去了更有情调的咖啡馆。
1994年,王东伟演出到了当时的深圳沙头角“中英街”,那里的潮流服装吸引了他。第二年,他就在武林路开出自己的服装潮牌小店“跳舞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