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的身份信息登记表上的一个格子 “欧阳”被“腰斩”成了“阳”
阳先生是个生意人,在上海开着公司,去年有了女儿,又在杭州买了房子,可以说是家庭事业两得意。
然而,阳先生最近感觉挺烦的,不是生意不好,也不是女儿不乖,问题出在他自己的姓上。
为啥?
因为阳先生原本就不姓阳……
“腰斩”姓氏
在安徽省太湖县,“欧阳”算是一个大姓,相传是北宋名臣欧阳修的后人迁居至此,家族世代繁衍壮大。
阳先生的家谱上清清楚楚写着,他们家祖上也姓欧阳,然而,从他的父辈开始,家里就变成了“阳”姓,复姓成了单姓。
“欧阳”变成了“阳”,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阳先生说,老早的时候当地登记身份信息,表格上“姓名”一栏只有3个格子,原本“欧阳”就是个复姓,如果名字又是双名,那就有4个字了。那时候,很多人选择把“欧”字给去掉了,所以,欧阳一族有了不少姓阳的后人。
“如果你去我们老家,一说姓阳的,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姓欧阳的,但在其他地方就不是这样了。”阳先生说,他的父亲也姓了阳,一直没能把姓改回来。
自从阳先生在杭州买了房子,便想在本地落户。当他要给女儿上户口时,麻烦来了。
阳先生想让女儿姓回老祖宗的“欧阳”,但辖区清波派出所答复,阳先生姓阳,妻子姓黄,女儿不能姓欧阳。
“认祖归宗是传统,我们这一辈都想让下一代换回老祖宗的姓,而且同乡人都让自己孩子姓回了欧阳,为什么轮到我就不行了呢?”为了证明这份姓氏的关系,阳先生特意在老家开过一份证明,上面清楚写着:在本辖区,阳与欧阳为同一姓氏。
但再次来杭申请时,他依旧得到了一个拒绝的回复。
“曲线”改姓
带着老家当地的证明沟通无果后,阳先生只能暂时无奈回到上海工作。昨天,记者来到清波派出所,询问阳先生女儿因姓氏问题无法上户口的原因。
“阳先生的疑惑我们已经做出过解释。之所以无法办理,是因为和相关规定有冲突,我们也没有办法。”清波派出所负责户政的孙警官回答。
清波所所引用的文书,是2008年浙江省公安厅颁布的《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孙警官拿出规定释义本解释,其第十七条规定:户口登记的姓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符合公序良俗,可以随父姓或者随母姓。
派出所的意思很明确,阳先生的证明文书,并不能直接用在其女儿身上。女儿要么随父姓或母姓,要么阳先生自己先姓回欧阳,阳姓的名字变成“曾用名”,女儿再顺理成章姓欧阳。清波所还告知,曾用名具有法律效应,过去的证件无需更换。
但阳先生对此并不认可,他觉得,自己本身是生意人,如果回老家换回了“欧阳”姓,会造成工作上的极大不便。
记者也从车管所、银行等部门了解到,更换名字后,确实需要一份新的公安户籍证明进行信息更新。因此,一旦换了名字,阳先生很有可能在安徽、上海和杭州三地陷入“我证明我是我”的怪圈。
真得起诉?
直到现在,阳先生始终坚持,女儿是可以用“欧阳”姓登记户口的。他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女儿出生时的出生医学证明。“女儿名字都已经取好了,叫茜雅。”
但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解释明确,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此条款不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且有三种情形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从阳先生的情况来看,女儿的情况较符合第三种情形,即“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但这一定义较为模糊。
记者咨询了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建民律师,他表示,取名属于民事行为,可由父亲阳先生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女儿行使其姓名权,阳先生目前可以通过文书向公安部门进行上户口要求,之后,可通过公安回复的拒绝登记行为依据,再进行下一步的起诉等行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孩子取第三方姓氏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河南荥阳一男子由于随母姓,在准备给自己孩子改回父姓时,遇上了麻烦。随后,该男子将当地派出所告上了法院,法院最终判决派出所依法为其办理户籍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