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假,浙大都有不少学生不回家留在学校
宿管员“王阿姨”帮忙缝裤边、补书包,为同学下饺子、炒热菜
在学生眼里,王秀娥是亲切的“王阿姨”。
王秀娥和其他宿管员安排工作。
10年前,她为了儿子,放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农活,来到陌生的城市,成为一名大学宿管员。
和许多宿管员一样,她每天守在宿舍楼的值班台后,或是招呼着来往学生,或是默默地忙碌着。在杭州这个人来人往的城市里,她是我们身边众多的、再平凡不过的外乡人中的一个。
她叫王秀娥,是浙江大学一名普通的宿舍管理员。今年春节,她选择留在工作岗位继续坚守,而这,将是她留在浙大过的第7个春节。
机缘巧合的一个机会,她和杭州结下缘分
阳光灿烂,天蓝风轻,天气渐渐转暖。不过寒假已至,杭州的不少学校里已没了热闹的痕迹。沿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正门一路走向生活区,沿途的各种店铺,甚至连书报亭都关门歇息了。往日里总挂有衣服的宿舍窗口,也是空荡荡的。
这些天,在紫金港校区丹阳五舍的进门大厅里,王秀娥一边忙着给来借宿的同学办登记,一边还不忘问问准备出门的同学要去哪,什么时候回来,并不忘嘱咐“注意安全”。
这是54岁的王秀娥来杭州的第十年,而浙江大学宿管员是她人生中第一份“拿国家工资的工作”。
如果时光回到2005年,在湖北襄阳农村老家务农半辈子的王秀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千里之外的浙江杭州发生联系,更想不到还能进入浙大工作。她还记得,当年夏天,她接到了在浙江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读大二、同时又是宿舍学生助管的大儿子的电话:“妈妈,我们学校在招宿管员,你来吧!”
“我能行吗?”只有高中文化的王秀娥一开始有点迟疑,但想着能陪着儿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上了从襄阳开往杭州的火车。而丈夫因为还要照顾老人,则留在了老家。
没回家的第一个春节,丈夫在电话那头哭了
来杭州的头一年春节,王秀娥就是和儿子、宿舍楼里的学生们一起在学校过的。这是一个犹豫再三后才做出的决定,“从来没有离家那么久过,哪天不惦记着家里?盼着能回去看看呐!”
但王秀娥的心里也有另一本账:春运车票难买,回家一趟车票、人情开销又大。夫妻俩要供大儿子读大学,将来还要供小儿子读大学。供完读书,她还想着尽量给儿子娶妻成家多出把力。而这,都需要夫妻俩一点点紧巴着挤出钱来,“孩子们成绩都很好,又听话。自己再苦,也不能耽误孩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