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开朗、积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毫不避讳
他们,工作认真敬业,生活丰富多彩……
殡仪馆,因为和死亡息息相关,在常人理解里显得有些冰冷。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殡仪馆的员工需要每天面对死亡,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内外精神压力。所以,早些年大家印象中的殡葬业一线员工,总是稍有些年纪的。
但从近一两年开始,随着90后们走出校门,殡葬业从业人员的格局也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选择这份工作,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逝者送上最后的温暖和尊严。他们,心态如何?他们,怎么看待别人的眼光?他们,在寻找另一半时,会不会有压力?
昨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市殡仪馆、余杭区第一殡仪馆、萧山殡仪馆的多位90后殡葬人,分享他们的坚守和心声。
人物名片:朱婷婷 余杭区第一殡仪馆入殓师 1992年出生
“我是入殓师,家人为我自豪”
细高个,栗色波浪长发,穿着打扮时尚,爱笑爱自拍……放在人群里,来自临平的朱婷婷是个不折不扣的漂亮姑娘,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大美妞”。
联系上朱婷婷时,电话里的她声音爽朗,虽然人在外面,但谈起自己的工作毫无避讳。
因为父亲就是一名殡葬人,对于”殡二代“朱婷婷来说,静躺的逝者、悲痛的家人,就是她童年回忆中的一部分。还在上学时,朱婷婷就很喜欢听爸爸讲殡仪馆里发生的事,有时还会把爸爸讲的事儿与自己要好的同学分享。
所以,虽然她学的是计算机,但有家人的支持,自己又对殡葬有兴趣,毕业后成为一名入殓师,显得很顺理成章。
朱婷婷还记得,自己入行的第一天,救护车就拉来一个因车祸去世的中年男子。“我看到他半个头都没了,也没有亲属,一个人孤零零躺在厅里,心里挺难受的。”朱婷婷说,她看着自己的前辈们仔细地缝合修补逝者伤口,让逝者尽量恢复生前原貌,“让逝者在人生最后一程走得更安详,我觉得这个工作很神圣。”
虽然平时生活里,朱婷婷是个挺柔弱的姑娘。但面对每一具需要帮助的尸体,她都会尽力而为。
就在上个星期,殡仪馆里又送来一个从工地里摔下来的中年男子。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身边并没有亲人。朱婷婷和5个同事花了3个多小时为他修容。”我帮他缝了脸上、脚上的伤口,然后用棉花把摔扁的脑袋填充满。”朱婷婷称自己是“大心脏”姑娘,这些旁人看起来颇为恐怖的工作,只要有同事一起,她从来不会害怕。
而这个工作中勇敢的姑娘,也在生活中等来了自己的爱情。
“他是做医疗器材销售的,不但不介意还很支持我的工作。”朱婷婷告诉记者,生活里她也会和老公家人谈起殡仪馆发生的事情,而在外面时,家人也会主动向别人介绍她的工作,“我做入殓师,我的家人们很引以为豪。”
人物名片:沈何曲 萧山殡仪馆炉工 1991年出生
“我从小就喜欢特立独行,
这份工作很酷”
沈何曲是个性格开朗的萧山大男孩,不用走近,就能听见他哈哈的笑声。
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的他,在机缘巧合下,去年9月,成为了萧山殡仪馆的一名炉工。每天早上6点,甚至是四五点,沈何曲就会准时到岗。平时他和同事们轮流负责拉尸体进火葬间、进炉操作、炉下操作和发灰。
“老实说,在此之前,我只在半夜来殡仪馆送过一次长辈,对殡仪馆基本没啥印象。”沈何曲说,但他从小就喜欢特立独行,所以进入殡仪馆成为炉工后,也特别坦然和满意。“因为我的工作和其他同学的都不一样,这让我觉得实在太酷了。”
为此,进入殡仪馆工作后,沈何曲就把微信和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我在殡仪馆当炉工”,颇有几分自得。
在沈何曲看来,殡仪馆的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比,没有什么特殊性。“外界可能会觉得殡仪馆蛮恐怖的,我来上班前,脑子里对殡仪馆的想象也都是如此。但来了以后发现,恐怖其实源自无知,真正身处其中会发现,根本没想的那么吓人。”
沈何曲说,刚来时,接触到车祸逝者,还会觉得视觉冲击很大,但慢慢的就适应了。相反,因为每天都要接触从0岁-100岁,各式各样死因的逝者,他的心态反而比原来要更好。“见的生死离别多了,更觉得要珍惜眼下,以前难以释怀的事情工作后都释怀了。”
虽然上班氛围相对要沉闷些,但沈何曲的个性也并没有受到工作的影响。“上班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下班后就做自己。”沈何曲说,无论是对自己相恋4年的女友,还是对自己的朋友家人,他都不会避讳自己的工作,碰到工作里的新鲜事也很乐于分享:“如果遇上新朋友,我会大大方方的告诉他我的职业。我相信,是真朋友就不会因为我的职业而远离我。”
人物名片:金莉 杭州市殡仪馆全程引导员 1990年出生
“逝者家属的信赖,
让我觉得光荣又幸福”
去年清明,记者第一次见到杭州姑娘金莉,她刚当上全程引导员,神情有些郁郁。
彼时,金莉的父亲刚生病去世不到一年。
金莉的父亲是一名入殓师,所以金莉从小就在殡仪馆宿舍长大,也常跟着父亲去殡仪馆上班。她崇拜父亲,因为在她眼里,父亲有一双妙手:“一个个面如土灰的逝者,经过父亲一番整理后,变得跟睡着一样安详。”
所以父亲去世后,原本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她,自己跑去殡仪馆的领导办公室,毛遂自荐,成了殡仪馆最年轻的引导员。
一年过去,如今,金莉的脸上重回了灿烂笑容,说话也爽朗了很多。她说,正是工作让她慢慢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
虽然每个月总有几天要半夜出门,料理逝者后事至凌晨两三点才能回家;虽然有时遇到悲伤过度的家属,会难以沟通,甚至受委屈;虽然24小时随时随地待命的状态,也让她失去了和其他同龄的姑娘一样购物、旅游的快乐……
但金莉说,工作带给她的价值感远抵过这些。“有时面对家人突然离世,家人们会特别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操办最后的流程。”金莉说,这个时候她就会在边上安慰他们,帮她们拿主意,“当他们完全把我当做自己人,依赖着我,向我倾诉心声时,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和前辈们一样,金莉在婚嫁问题上也“肥水不流外人田”了。今年10月,她就将披上嫁纱,新郎也是殡仪馆里的工作人员。
“如今在外面,我都会毫不避讳地告诉别人我的职业。因为,我觉得做这行很光荣也很幸福。”电话里,金莉的声音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