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聚会多,如果身边出现喝完酒后昏迷的,该怎么处理? 张思泉给了以下建议—— 1.取平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如果正在呕吐,把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同时应严密观察呼吸节律变化,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注意保暖,对于体温低下、感觉寒冷病人可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物品,如衣服、被服、毛毯等包裹病人身体,保持体温。 3.防止意外, 醉酒状态下应有朋友或家属陪伴,适当限制喝酒者活动,防止外伤。 4.尽快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处理。 张思泉再次提醒大家,从保健的观点出发建议限酒,由“少量饮酒”改为“酒,越少越好”。 推荐阅读 冷空气今晚杀到 杭州降温又降雨!不过年三十天气还不错
身份证就是优惠券 杭州都市圈六大城市送福利啦 告别BAT!迎来全新ATM格局 中国新互联网三巨头杭州占两家
新年伊始 杭州楼市调整步伐有些快 一手房出现九折价
春节赶车、赶飞机要注意了!这些“年货”不能带
春节前杭州主城区最后三宗宅地出让 翠苑、彭埠地价都下降了
杭州胡老板回老家给全村老人发红包 每人1000元 发了206个
每天喝1斤白酒 这两位喝酒“高手” 都喝进了医院 这两天,39岁的翁先生躺在病床上不断叹息,懊恼不已,原来他也因为喝酒伤肝住院了。 翁先生家住杭州城北,做点小生意,平时喜好肉类、油炸类饮食,再喝点小酒。喝酒是翁先生多年不变的嗜好,而且他喝酒的“起点”颇高,早年间一开始就喝50度白酒,每天二两或四两,发展到现在每天要喝1斤白酒。 翁先生说:“不喝或少喝整天像抽了筋似的没力气、难受。” 就在一年前,他莫名其妙经常心慌、出虚汗,他想自己可能是压力大、太辛苦的缘故,还是照样喝酒,有时还加点量,美其名曰“压压惊嘛”!不过这似乎不起作用,心慌越来越频繁。 前段时间,翁先生觉得人没力气,手也有时不由自主出现轻微颤抖,感觉自己肯定是病了,便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经过检查后,医生认为他得住院治疗。 “翁先生来时,反复心慌、出虚汗一年多,据了解,其喝酒已多年且酒量较大,就怀疑伤肝,一检查果然如此。”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杨丹红介绍说,“谷氨酰转肽酶高达544U/L(正常值10-60U/L),B超提示脂肪肝”,被诊断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等。 近段时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像翁先生喝酒伤肝住院的有5位。医院急诊科也反映,喝个烂醉来看急诊的病人多起来。 杨丹红说,像翁先生这样,还算是万幸,若以后戒了酒及配合治疗,身体应该可以恢复。而另一位刘大伯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位刘大伯已80多岁,有40年的饮酒史,也是每天1斤白酒。最近因“腹胀、少尿2月”入院,检查发现他肝硬化,有大量腹水。经过护肝、降酶、利尿、补白蛋白、抗感染等一系列治疗才有所好转,腹水消退,于两天前出院。出院前,杨丹红对刘大伯千叮万嘱,以后别喝酒了,再喝性命都难保! 喝酒伤肝,还会致癌 限酒、限量,一定不能忘 “酒对肝脏是一定有损伤的,只不过具体到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喝一杯就不行了,有些人酒量好,一瓶下肚没有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厉有名说道。 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就容易醉,活性高的就是俗称的“酒量好”。另外,还有一种乙醇脱氢酶,厉有名介绍,现在已经有测定人体内这一酶含量来评估一个人可否喝酒。这是因为,乙醇脱氢酶能促使乙醇转化为乙醛,而乙醛就是导致人喝酒后产生恶心、呕吐、昏迷的原因。 “喝酒伤肝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乙醇直接对肝细胞造成伤害;二是其分解产物乙醛产生的伤害。”厉有名认为,喝酒之所以有致癌的风险是因为,无论是啤酒、黄酒、白酒、红酒还是威士忌等各种酒都含有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会在乙醇脱氢酶 (ADH1B) 的作用下生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 (ALDH2) 催化生成乙酸。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可能致癌。 厉有名劝诫大家,一定要限酒限量,“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只要两三年的工夫就会患上酒精性肝炎”,而酒精性肝炎会继续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他研究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公式,可以测测你离酒精性肝炎有多远:乙醇量(克)换算公式=饮酒量(毫升)×乙醇含量(%)×0.8。对一个有长期饮酒史的人(一般超过5年)来说,在排除遗传易感性等影响因素后,最后算出来男性≥40克/天,女性≥20克/天,即可视为酒精性肝炎的高危人群(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克/天)。 在日常生活中,以50度的白酒为例,男性一次的饮酒量不应超过100毫升/天(即2两/天),女性一次的饮酒量不应超过50毫升/天(即1两/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