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抹嘴去 深藏功与名
都市快报 记者 何晨 摄影 毛若皓 何晨 前阵子,一部由美食家沈宏非、陈晓卿担任总顾问的纪录片《早餐中国》火了,每集都只有短短5分钟,专门介绍全国各地的早餐,总共100集,现在才播了不到一半,多少人看得口水直流。杭州的早餐虽然在国内不算出名,但也自有特色。 你吃不吃早餐?又喜欢吃什么当早餐?是传统的烧饼、油条、豆浆、糯米饭团,还是西式的咖啡、牛奶面包?还有一大问题是,好吃的早餐在哪里? 我们跑了N家早餐店,画了这张共有几十家店的杭州美味早餐不完全地图,如果你有私藏的美味早餐店,也请告诉我们啊。 至于开篇,我们先来怀个旧,回顾一下杭州早餐变迁小史。 想当年,生煎包等各种煎包是高档早点 在20世纪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葱煎馒头(生煎包)、牛肉煎包、羊肉煎包,算是“高档”早点。城隍牌楼那条巷子,一直以来都是老杭州人聚集的地方,杭帮菜掌门人、中华十大名厨胡忠英大师老底子也是住在那边的。他至今还记挂着那时弄堂口的牛肉、羊肉煎包,“一锅煎包煎好,煎包师傅拿着炝锅刀敲着锅子边,伴着一阵吆喝,那个香气诱人!” 白米粽、油炸粽,也是杭州的早点。两种粽子都是没有馅的,白米粽蘸着糖吃,而油炸粽在包粽子的时候,就会在米里加一点盐,油炸好直接可以吃,一般还会配着淡浆儿(豆浆)、咸浆儿或甜浆儿吃。此外,就是麻花、麻球、洋糖糕这些,还有宁波汤团店、温州汤团店两家卖汤团的。 “那个时候,一般人早饭都是在家吃泡饭,弄点儿隔夜剩的蔬菜,所以杭州的菜泡饭一向是很出名的。”胡忠英说,“那时候,出去吃早点,要么是偶尔为之,而经常在外吃早饭的都是有钞票的人!” “万寿亭面摊儿”,拌面、油渣面是“双骄” 它的老板娘,就是后来平乐面馆老板娘的娘 老底子的早点中,面也是一种。高银街上阿良面馆的老板孙友良,17岁就在状元馆烧面。他回忆说,当时状元馆早上6:00开门,因为老底子杭州的面是粗碱面,要先出水、过凉,才能烧面。面点师傅4:30就要上班,先把面一把把汆过。6:00一开门,呼啦啦,一群人就排上了队,等8:00左右早市过了,大约就要卖出去1000多碗面。 20世纪70年代,沃面、阳春面、拌面是1毛钱一碗,夏天的麻酱麻油凉拌面是0.13元,油渣面0.16元,青菜肉片面0.22元,片儿川、肉丝面是0.35元,这是几家甲级、乙级大店的价格,至于丙级小店、饮食店,还要便宜一些。“来的客人,一般都是吃沃面、阳春面、拌面,吃沃面的最多。那时候,一大锅面,咸菜一把,就是几碗沃面了。”胡忠英说,阳春面是面烧好,倒进放着猪油、酱油的清汤里,撒上葱花儿;沃面是咸菜和面一起烧,汤头要浓一些。“那个时候吃片儿川的都算是有钱人。我们厨师在厨房里听到外面叫‘片儿川一碗’,都会探出头来,看一看,是谁这么‘该货’(老杭州话,有钱的意思),居然吃片儿川。” 想想也是,20世纪70和80年代初的3毛5分,差不多相当于一天工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按照现在日均工资200元左右来算,差不多现在一顿早饭吃了60元,是算比较“奢侈”的了! 1984年前后,在武林门万寿亭菜场附近,有一个车子拉拉的小面摊儿,人称“万寿亭面摊儿”,拌面、油渣面是这里的“双骄”,一个早上光是拌面要卖掉700多碗,一个中午油渣面也要卖出1000多碗。这个面摊儿,就是后来望江门与慧娟面馆齐名的平乐面馆的前身,它的老板娘,也就是后来平乐面馆老板娘的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