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更加数字化 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越来越多 商报讯(记者 张恩)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让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发展充满期待。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更是对浙江下一步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农业是希望的田野,是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行业。那么对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下一步又将有哪些新机会? 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在谈到发展新型乡村经济时,“坚决守牢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的底线”率先被提及。 去年,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是599万吨,总消费量是2270万吨,扣掉饲料加工、出口等因素外,全省的口粮消费量大约在700万吨-750万吨,口粮缺口大约在15%左右。浙江省生猪存栏量为544万头,出栏量为978万头,消费量是2400万头,缺口大约为60%。浙江要严守3条红线,包括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总量、地方粮食储备规模。 从耕地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浙江的农场播种面积和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要做到稳粮强农富民,只有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率。这些年,浙江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园区亩均产出高出周边农户30%左右,就是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的证明。 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品质问题。 这一点杭州做得怎么样?记者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去年,杭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为主的品质农业建设,新增绿色食品30个、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3万亩、地理标志产品2个。在规模生产主体全面实施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杭州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不仅如此,杭州还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目前,杭州全市的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已经达到65%以上。此外,杭州还建成了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余杭),桐庐国家级安全县也已通过了考评。7个主要涉农区、县(市)全面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提前两年完成省级创建目标任务。 数字农业迎来风口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数字乡村概念。当年,我国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约3000亿元。今年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还是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透出的消息,都可以看出在发展数字乡村上,方向更明确了,措施更具体了。 未来,浙江的田园将更加数字化。今年,浙江将建设20家数字植物(养殖、育种)工厂、10家数字化牧场。 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也会越来越多,农村人上网买卖东西也将更加便利。浙江将推动淘宝、京东、村邮乐购、丰收驿站等多主体进驻乡村。推动涉农网店发展,同步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19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今年,浙江将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农村和海岛基本实现100M以上接入能力。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发展,进一步打通电视、手机、电脑终端,推动“广电便农”。完善海洋网络基础,加快推进渔船宽带卫星终端配置。 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在数字农业的发展上自然也要走在前列。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杭州将持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农业”行动,助推产业加速发展。 一方面,加快提升农业数据服务能力。制定杭州数字农业建设方案,建设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存储、聚合农业数据库集,构建农业数据中心,整合形成“五个一”(农业要素一张图、产业结构一张表、农业过程一模型、农业服务一张网和农业管理一系统)数字农业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数字化转型新亮点。 另外一方面,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启用市、县、乡三级智慧监管网,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数据互通共享,深入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在监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水平。 此外,杭州还将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主导产业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基地20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10个,建设数字农业园区2-3家,以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向高科技、高质量、高品质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