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经济新闻
 
 
航民集团董事长朱重庆:富起来 一个都不能少
2018-08-01 09:20:48杭州网

航民村,是一个占地面积只有二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全村1219人。但航民村企业年加工印染布料10亿余米,可绕地球赤道25圈;年发电2亿度,若按照一户家庭一年2400千瓦时的用电量计算,可满足8万户家庭用电。年加工黄金饰品80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黄金饰品加工基地。

过去三十九年,航民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创造出富有传奇色彩的“航民模式”。由航民村控股的村级企业集团——航民集团,去年产值133.8亿元,利润9.1亿元,净上交国家税收5.5亿元,职工与村民人均收入超6万元。

航民的带头人朱重庆,今年已经65岁。他有一张憨厚、敦实的面容,脸上始终挂着可亲的笑容。他说话富有恰到好处的节奏感,时不时引用几句地道的俗语,引得众人发笑。在他生动的叙述中,航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铺展开来。

漂染厂脱去了“农”字

航民村挖去了“穷”根

在航民村村民的记忆中,1978年年底,似乎与往年并无不同。当时的航民村只是萧山县瓜沥镇的一个生产大队,人均不到半亩田,一半种水稻,一半种络麻,中间插一茬萝卜,依靠这点微薄的经济收入,村民有时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

一天,航民大队党支部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学习贯彻萧山县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公社大队可以兴办社队企业。担任大队会计的朱重庆心中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次会议或将成为航民真正起飞的契机。

经多方打听,航民大队领导班子得知,在萧绍地区“三缸”(酒缸、酱缸、染缸)是赚钱的营生。1979年上半年,经过多方了解考察和激烈讨论,大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筹建漂染厂。此前,大队曾兴办过“航民农机元钉纸制品厂”,说起这个名字的由来,朱重庆都忍不住发笑。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前,农村生产大队办厂必须跟农业相关,名字里不能没有一个“农”字,这才硬邦邦加上“农机”两个字。而实际上,这个厂根本没有生产过一台农机。漂染厂的名字脱去了“农”字,似乎象征着航民也就此走上了脱穷致富的道路。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办起一个像样的厂,没有资金就只是空谈。大队历年积累的2万元,镇里石料场的2万元分红,再向四个生产队各抽调5000元,总算凑了6万元。大队领导班子又四处奔走,向镇里的信用社、瓜沥农机站等有关单位借款,又凑了6万元。这12万元,就是漂染厂所有的家当。

关于新厂长的人选,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徐才法把村里的青年后生筛选了一遍,最终锁定了朱重庆。这个土生土长的航民大队后生的品质,大家都看在眼里,他诚实、厚道、热心,“是一个无私心杂念又任劳任怨的人”。而朱重庆从接下担子的那一刻,就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我和老支书的想法一样,一定要让航民人有饭吃,有工作,过上好日子!”

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

亮起社会主义不灭的明灯

在物质短缺、供不应求的年代,朱重庆坦言,虽然工厂的技术看来并不过关,产品质量也很粗糙,但只要能生产就不愁卖不出去。1980年,漂染厂投产的第一年,产值达38万元,净利润14万元,一年收回投资成本。这个数字是无比振奋人心的,要知道,1979年航民农机元钉纸制品厂的盈利只有1.6万元。

1981年初,航民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朱重庆跑去农村信用社,劝说他们投资航民漂染厂,双方共同分享收益。最终,信用社同意借款30万元,投资30万元,占30%的股份,并要求解决40个就业名额。“大伙的思想很开放,光靠自己的实力做不大,宁愿航民村少解决劳动就业,也要把产业做大。”利用这60万元采购了一批印染的设备,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乡镇企业当时还能享受所得税全免的优惠政策。到了第三年,漂染厂已经达到240万元产值、100万元利润,成为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村”。

村里安排利润的30%留作村用,70%投入再生产,这就有了1987年的织布厂、1988年的染料化工厂。当时由于周边印染厂大量兴建,染料一下子成了紧缺的生产资料。朱重庆也曾去国有染料厂采购染料,对方却告诉他,“我们只解决国有印染企业的染料,不是供给你们这种乡镇企业的”。

航民不得不下定决心自己搞染料化工厂,从上海请来“星期日工程师”,每逢星期日、节假日来厂里帮忙,回去的时候拎上一只老鲜鸡、五斤油。

90年代初兴办热电厂,同样也是被“逼”出来的。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浙江更是呈现出大干快上的势头,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基础设施却跟不上来。萧山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电荒,“停三开四”(即一周开4天、停3天)成为常态,“停四开三”也屡见不鲜。办起热电厂之后,整个瓜沥镇只有航民村从来不停电,被比作“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

航民是改革开放孕育的产物,也是短缺经济时代的见证。从12万元的印染小作坊起家的航民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以纺织、印染、热电、黄金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2004年8月9日9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如期敲响了“航民股份”上市的锣声。

航民这只原本停泊在钱塘江边的小舢板,终于载着航民人的梦想扬帆远航,成为驶向广阔海洋的一艘巨轮。

用社会福利调节贫富差距

用按劳分配提升经济效率

从航民村边的航坞山上俯瞰,整个航民村地形呈现出一个“T”字,南窄北宽,仿若一只展翅欲飞的鲲鹏。一排排红瓦翘檐的别墅群落,浸沐在朗朗晴空下,熠熠生辉。自1985年开始,航民村委会从道路、绿化、河道到民居,全部进行了统一规划与重建,打造出了这个新农村典范。

在航民村,全村从幼儿园到高中实行免费教育,考上大学一次性奖励10000元,每年上大学学费8000元以内予以报销,还能领取一年2400元的生活补贴。村民每人每年发放3000元福利费,老龄村民另加3000元的老龄补贴。平日里大米与菜油免费供应,节日期间肉、禽、鱼免费发放。同时,全村统一实行村民、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朱重庆认为,福利是调节贫富差距最有效的手段。航民采取以工补农的形式,每年按比例给村里分红,去年上交村委会4600多万元,其中49%分给村民,51%留作村用。记者从航民村村民处了解到,每年的人均分红在1.5万-2万元之间,三口之家每年能拿到五万元左右的分红。

“我们坚持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不代表我们就要吃‘大锅饭’,劳动过程中的贡献与收入一定要分出个高低。”20世纪末的航民产权制度改革,在如今看来依然颇具前瞻性:由村集体控股56% ,量化 44% 给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原来的集体资产好像“天上的月亮,天天看得见,就是摸不着”,后来转化为照亮每家每户的温暖阳光。

航民的员工们都知道,董事长一年365天都呆在公司,除了出差,每天晚上工作到11点后才能回家;朱重庆从来不给自己放假,唯一算得上假期的是大年三十下午与家人团聚,大年初一下午就会回到岗位上。而他的薪资,还不如航民集团旗下有些厂长高。

在航民村,朱重庆家的房子也与普通村民并没有什么不同,用材、装修还不如那些富裕的家庭。航民村的村民们碰到什么困难,都爱去找朱重庆解决;说到重庆,人人都会由衷地夸上一句,“重庆为人最公正,有他管企业我们放心”。或许只有这样一位领头人,才能不改乡镇企业发展农村、致富乡民的初衷,创造出航民村这个共富的奇迹。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茹雪雯    编辑:郑海云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夏日荷韵
清凉一夏
“高墙”内见...
巴黎:嬉水消...
民族歌剧《伤...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互联网+”多举措并举 杭州农村建房有新
定了!占地500亩的浙大二院新院区落户萧
杭州的夜景 请这5位英雄点亮
浙A车牌首期阶梯摇号结束 你中了没?
金通科技创新实施电子围栏技术 尽显杭州绿
江干区17个安置房及配套项目集中开工 崭
“杭州工匠”微课堂开课啦
皮卡司机连撞挡路SUV11次 称背几十万
胡子越刮越粗蜂蜜润肠通便?这些谣言你中招
男子绑架男童勒索30万未果 杀人潜逃18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

探访夏威夷火山喷发...

素颜漂亮的5大女星...

这种布是用来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