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嘉里中心广场,几处1.3米高的圆形桩上,挂满了一把把长柄伞。下午6点左右,天空下起了雨,有人随手拿出手机,朝伞柄二维码扫一扫,哒一声,伞环打开,拿走撑起后,一把极其精致文艺的伞便在雨中移动。
这是首次登陆杭州的共享伞“活力摩簦(音同登,指古代有柄的笠)”投放的第一天,除杭州嘉里中心外,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梦想小镇等地也有数十个智能伞桩投放。活力摩簦CEO易新宇告诉记者,他们1年之内的目标是:在国内外三十多个城市按照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配置摩簦共享伞。不仅如此,活力摩簦创始人贾勇还计划将摩簦伞打造成具备更多互联网特质,融合城市交友、城市数据平台等为一体的共享载体。
以如此速度和想象扩张发展,活力摩簦这么敢“做梦”?它能否继共享单车之后,成为又一个引爆共享经济的新潮流?
首席梦想家要做梦想伞
它将是大数据收集交互中心?
首席梦想家(CDO)。这是活力摩簦的创始人贾勇名片上的职位。他开玩笑说,我什么也不干,就负责做梦。
“伞既是伞,也不是伞。它能遮风避雨,还能做很多事。活力摩簦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知名的雨伞品牌商,它可能是美图秀秀。它有漂流瓶式的交友,未来还可以导航、提供WiFi、HiFi、AR、可以探测PM2.5数值,可收集雨水的酸碱度,监控环境指数,为城市提供详实的大数据……”说起雨伞,他头头是道,把对生活的感悟、美学的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都放在这一个0.8平米的空间里。别人笑他为伞痴、摩簦先生,他欣然接受。
贾勇和伞的真正结缘始于2003年。当时,为帮岳父管理企业,他从报社辞职回到家乡浙江上虞,进入浙江天玮雨具有限公司。对美的痴迷,让他的伞销售得特别好。
贾勇还记得,一次接到了日本一家百元连锁店(100元日币,相当于人民币6元左右)的订单,要10万把常规的透明伞。这是贾勇接手后的第一个国际订单,对色彩与线条的追求,让贾勇突破了传统透明边,他选了5个颜色做镶边,工厂做了10万把。结果运到日本后,这批伞很快脱销,连锁店的订单不断翻番,直到后来订了150万把。
那一次的尝试,让贾勇更坚信,伞不仅要质量好,也要有美感。为此,他不断打磨,还到日本学艺,师从日本著名的 “伞神”大原孝二,后者帮他打开了全世界最顶级的伞的理念和开发技术,也让贾勇更专注挖掘伞的“前世今生”以及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伞。
在活力摩簦以前,贾勇也曾在武汉大学尝试过运营共享伞,但未能长久。贾勇认为,当时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都不够成熟,孕育共享经济的条件还不充分。
直到今年5月23日,贾勇遇到了易新宇。这位前阿里巴巴云计算总监,深深折服于贾勇对伞的痴迷和摩簦伞的设计理念。他们决定干一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