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2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向全社会发布公开信,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让假货在中国绝迹,必须全民喊打,人人尽责。
公开信称,“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当前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
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这4495条案件线索,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筛查认定。
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定量难,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执法机关接收的1184条线索中,公安机关能够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个。
公开信称,现行法律已难以适应打击此类犯罪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执法成本极高、制假售假者难以受到刑事处理。其结果就是“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
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截至2016年8月底,往前推12个月,阿里巴巴共撤下3.8亿个商品页面,关闭18万间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但企业没有执法权,能做的只有发现问题、下架商品、向监管部门报告线索、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制假售假对阿里巴巴的伤害有目共睹,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环境的伤害更是致命的。制假售假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守法商家,更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并正在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形象。
为此,阿里巴巴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
酒驾入刑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阿里巴巴在公开信中表示,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让假货在中国绝迹,必须全民喊打,人人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