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本报今起推出专栏《G20·浙商新展望》,聚焦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故事,展望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的前景,以及浙商在此背景下的新愿景、新作为。本报记者越洋连线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 跨境并购,如何分享机遇本报记者 章 卉
7月8日是万向集团的47周年庆。当外界期待着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最新讲话时,遥远的大洋彼岸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顶级豪华轿车制造商Karma汽车公司(前身菲斯科)在加州的首个生产制造厂将很快开始运行其生产线。
近两年来,万向美国公司创造的收购案屡屡被哈佛商学院引入教材。尤其是2013年万向宣布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在美国产业界、政界引起非常大的反响。2014年2月,在破产边缘的菲斯科也被万向集团一举收购,成为又一个让业界赞叹的案例。
人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想探究为什么美国A123最终选择了中国的万向?为什么万向能赢得美国社会如此高的认同度?中国企业要如何努力才能像万向那样打开美国市场,并保持投资平稳高速增长?
G20杭州峰会进入倒计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开拓者和受益者,万向集团副总裁、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有什么经验可以和众人分享?为此,记者越洋连线倪频,远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他也关注着即将在家乡召开的盛会:“G20峰会是一个历史机遇,只要发挥中国优势,抓住历史机遇,我们将大有可为。”
美国A123系统公司工程师在万向集团指导工作。
美国公司
为何选择中国新东家
我们的话题从2013年万向收购美国A123的案子讲起。A123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万向?
“A123开工时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大量投入,曾经是奥巴马政府新能源补助贷款项目,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典范。可这个标杆公司却因资金链断裂破产了。我们接手后,挽救了美国上千名员工的工作机会。
更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18个月,A123就实现了现金流平衡。”虽说当时的经过惊心动魄,但今时今日叙述起来,倪频的语调显得十分平静。
事实上,这并非万向美国首个成功的收购案。万向美国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收购了20多家美国企业,这些企业当时大部分濒临破产。早在七八年前,万向美国就从福特和克莱斯勒手上收购过企业,都取得了成功。到2015年,美A123产出的60%产品都销往中国市场。
万向成功收购美A123的背后,既有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更是因为受惠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市场。倪频说,这是美国技术和中国市场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中国的资金和市场拯救了一个有着优质核心资产的美国企业;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让中国消费者享受了具有优良品质和性能的产品,也给中国企业带来管理上的经验。
“没有人一开始会主动倾向于让一家中国公司来收购A123。当时还有一家美国公司参加竞购,它的方案是关掉工厂,仅保留A123的知识产权。如果最后不是万向胜出,现在的工厂也许早已不复存在。”这是A123首席执行官杰森·福西尔的肺腑之言。
事实也让美国人信服。万向主导的运营管理使A123获得了重生。宝马3系、5系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电芯都由A123提供;F1车队中奔驰、保时捷和雷诺等6支车队一级方程式赛车电池也全部来自A123。
A123从出生创立,到后来的浴火重生,都获得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如今美国人已经非常相信企业在中国公司管理下会运营得更好。而倪频说,随着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结构互补性以及互利共赢关系日益加深,这种良性互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我们在去年将Karma工厂从芬兰搬回到了美国,并第一次开始自己生产一款具备电、油、太阳能3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车。新试制车已经下线,目前我们已经在做市场营销测试。”倪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