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产业的上下游入手,提高茶叶品质,创新茶叶销售模式,是茶产业改造提升的方向之一——
看到自家茶叶、自家老照片做的茶叶礼盒,胡家岭一位茶农高兴得合不拢嘴。(资料照片)
这次寻茶,蒋凭轩说“更加小心翼翼”。因为,这次是回到家乡杭州,寻找西湖龙井茶。为此,他和他的初印茶社团队走访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龙井村、梅家坞、狮峰、云栖等,最终寻找到了位于双浦镇双灵村青龙山的一片茶园,这里是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的“双核心产区”。
从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胡家岭的龙井茶,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区的古树普洱茶和紫鹃红茶,再到江西省浮梁县的浮梁茶。过去这一年,初印茶社走了1万多公里的寻茶之路。
我国拥有一千多种不同的茶,其中不乏“有特色、品质好、有故事”但“无品牌、价格低、茶农得利少”的茶。发现、挖掘、包装、推广它们,正是茶业界要做好的事情。
讲故事讲出灵感
每年新茶开采,是胡家岭茶农最幸福的时候。挺过寒冬,度过春寒,胡家岭龙井茶迎来采摘期。“去年冬天的三场雪后,茶叶病虫害少,今年我们的龙井茶口感更好。”4月1日,天晴暖春,茶农胡兴发和妻子,正在自家茶园采茶。
胡家岭,初印茶社寻茶的起点。
三年前,也是这样的阳春三月,爱好摄影的蒋凭轩,无意间闯入这个叫胡家岭的地方,便立马被那里的茶香勾留住。三月暖风轻抚茶园的每一片绿芽,满园茶香四溢。
“胡兴发是我碰到的第一位村民,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胡家岭山上的茶园采摘新鲜龙井。他带我们参观村里的茶园,给我们讲胡家岭和龙井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蒋凭轩。
随后的两年里,原本就好茶的他,不断跑到犹如世外桃源的胡家岭。在与村民持续的交往中,他看到胡家岭上好的龙井绿茶竟卖不出好价钱。他问村民为什么?“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是他听到最多的回答。
“那么,我们就让它有名气、有品牌。”说这话,他是有底气的。身为纪录片导演,他有着丰富的纪录片拍摄经验。同时他身边还活跃着一帮专门做农业品牌策划的朋友。于是,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他们先将胡家岭的茶叶送去做欧盟398项检测,该检测采用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最严苛的国际标准之一。检测通过后,即与当地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合作茶园面积、茶园种植标准、收购价格等。
之后便启动有初印特色的营销流程——寻找到每季的茶叶后,初印团队都会深入当地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通过主题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再经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此后还邀请茶叶、品牌、营销等各路专家,打造与其匹配的品牌形象与定位。最后,茶叶上市。
去年3月,胡家岭的龙井茶,成为初印茶社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去年3月,微信公众号“初印茶社”首播纪录片《寻根龙井胡岭十三家》,3天内胡家岭50亩茶园约1000公斤茶叶被销售一空。还有香港客商前来寻求包销合作。胡家岭茶农拿到的茶叶价格高于市场价,这鼓励着他们遵守种茶制茶的规范和标准。
合作一年下来,双方愈来愈默契。“今年我们还会向更多胡家岭茶农收茶。”蒋凭轩说。
试包装试出创意
有了好茶,怎么卖?与其说“卖”茶,蒋凭轩更愿意说“玩”茶。这个由80后、90后构成的年轻团队,究竟怎么玩转老茶?
“创意茶产品”。初印团队的答案很简单。
去冬杭州首场雪不期而至,当天,杭州的胡女士收到一坛茶。原来,这是她去年春天向初印茶社订购的封坛茶。“窗外白雪纷飞,在暖暖的屋子里品尝封存于春天的味道,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她回忆道。
封坛茶,是初印团队给胡家岭龙井绿茶做的创意茶。所谓“封坛”,即瓦罐储茶法。此法自古有之,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中就有记载。取龙井新茶,以古老的封坛工艺封制,放置于胡家岭山顶的贮藏室,等待冬天来临,在定制客户所在城市初雪之前寄出。“一共30坛,推出当天就全部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