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将来,一批经历成熟资本市场洗礼的
“海归”将出现在内地资本市场,或许将形成一个市值超过1万亿的板块
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掀起赴美上市潮,全年有阿里、京东、猎豹等12家企业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IPO。2015年则是回归之年,已经或将要踏上回归之旅的中概公司超过10家。此外,市值低于10亿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类公司在A股“鸡犬升天”的中概公司亦达10余家。不久的将来,一批经历成熟资本市场洗礼的 “海归”将出现在资本市场,或许将形成一个市值超过1万亿的板块。
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大量优质标的
众多有意回归的中概股中,已经踏上归途的有11家,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遭遇做空、被低估,产生“早知如此,何必去父母之邦”的感觉,万般不如意下选择退市;第二类是被A股的火爆所吸引,创始人联合一致行动人士主动提出私有化建议。
第一类公司有三家:分众传媒、盛大游戏和巨人网络。根据业绩、规模,参照A股“行情”,这三家公司登陆A股时,总市值应在1500亿到2000亿元之间。从海外市场退市是回归的第一步,三家算是占得先机。
已经启动私有化的11家,只是“海归”中的一小部分。在美国上市成本高、监管严、估值不理想、被做空的风险大,而且公司的业务和用户全部在中国……所以,赴美上市并非最佳选择。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集资能力的增强,新三板、注册制还有拟议中的创新板、国际板,这些都大幅降低了企业上市融资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而乐视网、暴风科技、全通教育的疯涨则极大地加强了A股的魅力。
当然,不是所有中概公司都想回归,也不是想回就能回得来。
以往,在A股上市不易,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企业远赴美国。如今要从纳斯达克或纽交所退市,回来走A股上市的华荣道,非常“折腾”且充满不确定性。除非有极强的动机,中概公司不会轻言退市回A股。
“准海归”们共同的境遇是:在美国混得不好,估值偏低,而同类公司却在A股炙手可热(例如媒体、教育、互联网+)。使它们倍受煎熬的是:不远万里赴美上市,却难以被美国投资人理解,市值徘徊于3亿到5亿美元一线。而自己根本看不上眼的竞品公司,在A股的市值动辄数百亿元人民币。
回归可行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亏损不能过高,可通过努力满足A股盈利要求或者借壳。2014年亏掉8.4亿元的优酷土豆,再怎么羡慕暴风影音也没办法回归。
二是市值不能过高,李彦宏曾多次表达回归意向,但市值800亿美元的百度不可能通过退市、拆VIE架构的方式回归,只有寄望于早日推出国际板。
理论上,市值近40亿美元的聚美优品可以在私有化后回归,陈欧也表达了这种意向。但此等规模的私有化需要数家投资机构联手操作,寻找、谈判、交易的难度大、周期长,可性行不及市值7亿美元的当当网。
从动机和可行性想个方面考量,众多中概公司中两三年内可能回到A股上市的不过十几家。
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拆除VIE(可变利益实体)回归,不仅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大量的优质标的,有利于推动注册制的推出、新三板制度的完善,更是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功臣”。而其对于股权投资行业的影响已经蔓延开来:短期看,美元基金获得大批退出机会,而美元基金管理人进军人民币基金市场,势必对人民币基金管理人产生短期冲击;而人民币基金接盘过去两年获得投资的估值偏高项目,或将能够掌握一定的议价权。未来,“两头在外”(募资和退出都在境外)的模式比例将大幅降低,股权投资行业迎来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