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为什么会这么“麻烦”? 遗嘱公证、继承公证为何不能“最多跑一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7-19 07:40   

7月5日,都市快报报道了《杭州82岁大伯立遗嘱公证,要跑四个部门办五个证明》之后,很多市民也来反映,自己办理公证过程中也曾遇到过麻烦。

看来,“最多跑一次”Vs“严谨的公证”真是一对矛盾。

公证为什么要这么“麻烦”?遗嘱公证、继承公证为什么很难“最多跑一次”?在不影响公证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如何让群众尽量少跑?

昨天,市司法局分管公证工作的局领导王正航,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就老百姓关心的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

公证是十分严谨的“办案”过程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证服务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留学、购房、继承遗产……要办成这些事,都少不了公证的“助力”。

目前,杭州市共有公证机构12家,从业人员260多名,年均公证业务量达23万余件,业务范围涉及国内民事、国内经济,涉外涉港澳台民事、经济等多个领域。

今年上半年,全市公证行业共提供遗嘱公证类法律咨询2878人次,接受70岁以上老人预约办理登记1263件,完成免费遗嘱公证办理751件。

什么是公证?很多老百姓认为,公证就是在白纸上写上一段证明词,然后盖个公证处的印章,很简单。

这么说也不能说错,但这只是公证的“结果”,公证最大的困难在“审查过程”。

从法律层面上讲,公证制度是一项具有预防性的司法制度,公证的根本职能是预防。公证审查就好像一个十分严谨的“办案”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证文书一旦做出,有准司法文书的效用,高于一般证据,而且有的需要管十年二十年。如果公证时过于简单,看起来给当事人带来了便利,实则是埋下隐患。事后发现公证有问题,会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公证员必须要对老百姓负责,把好法律审查关,将风险预防在先,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证有严格的审查规定

公证业务主要依据的是《公证法》,此外根据公证业务不同,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

《公证法》对公证程序中的审查环节有着严格规定,需要审查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等等。

同时,《公证法》也明确,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也就是说,当事人也有积极配合审查的义务。即便是老百姓递交了证明材料,公证员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疑点,也必须针对疑点再进行调查核实,所以也就有了要求当事人回去,补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

比如在实际办理业务当中,公证处曾多次遇到当事人为了继承财产,故意隐瞒事实的情况,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必须严谨,对所有疑点都要一一查清问明,这是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其他继承人负责。

推荐阅读:

重磅!家务纳入学生家庭作业 影响升学、评优

杭州迎来高温六连击 给自己调杯肥宅快乐水降降温

台风“安比”确定奔着浙江沿海来了,22日到!

你想和我约吗?酒店吧…游戏陪玩火爆背后是隐患

杭州人均就餐排队超21分钟 排队时长全国第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殷军领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公证为什么会这么“麻烦”? 遗嘱公证、继承公证为何不能“最多跑一次”?市司法局昨天一一做了回应,同时给出承诺——遗嘱公证办理时限不超出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