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树人:记下沙路1176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05 10:25   

近日,头条号网友“认真的明月tf”给杭州网发来留言,讲述了她与老伴来杭州旅游,遇到热心市民为他们热情指路的事。

来杭州第一天就遇到热心帮助,让她感受到了杭州的文明,想通过杭州网表达她的谢意。

类似网友“认真的明月tf”遇到的事情,是发生在杭州人身边常见的小事。其实,杭州最美的风景是“人”,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郑莉娜曾说:生活品质和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城市发展的支柱,是照耀城市发展的光芒,是一座城市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的根与魂。

“暖”和“善”会通过分享传递而放大,会慢慢积累下来,这也是“遇见美好杭州”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的原动力。

相关阅读:

杭州城市精神的密码是什么?

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多维文化基因

短视频征集评选|全城热拍!让我们一起“遇见美好杭州”

我们曾转载介绍过数篇关于杭州人“落底毛子”的生活趣事,回忆过老杭州人之间的友情,亲情。

相关阅读:

井水清清,邻里情浓,我家就住大井巷 

情系邻里其乐融融,小井巷“井埠头”记忆

严如蕙,你在哪里?杭州的小伙伴喊你回大井巷看看

今天转载的这篇《记下沙路1176号》,是杭州城东乡土作家沈树人写的,从他的笔下,你能感受到老底子流转在井埠头边,墙门里的人情味,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依然存在,温暖着杭州人的心。

---按。

沿着艮山东路一直走,穿过与之相交的杭海路,前面即是宽敞的下沙路了。跨过和睦港桥再前行数百米,马路左边耸立着一幢楼房,墙上的门牌清楚地显示着:下沙路1176号。从外表看,显得有些年头了。虽然房子陈旧,但名头却蛮大,气场也蛮足,从2000年至今,它作为安排拆迁户的过渡性住房,近20年来,来此过渡的人家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少说说也有几十份了。多少年的寒来暑往、岁月流逝,下沙路1176号楼成了拆迁过渡户的第二家园,说起这段难忘的日子,每户人家都留下了不少暖心的回忆。

2014年5月28号,原本是个平常日子,可对于我家来说,却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这一天我们告别了六堡村的老家,离开住了几代人的故居,搬进了下沙路1176号602室,从此也和这幢楼房一起,开始了漫长的过渡生活….。

其实六堡社区是2017年才整村征迁的,但是我们9户人家情况有点特殊:因为居住的片区坐落在艮山东路以北,属于艮北区块,按规划要求必须先期拆迁,在2014年5月底前务必要将房屋腾空。算算日子,我家比四社联动整村拆迁足足提前了三年。

人恐怕都有点恋旧,俗话说:“金窠银窠,总不如自家草窠” 。換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难免会感到不落位。然而在搬家那天,当我们”吭哟、吭哟”往六楼搬家当时,五楼和四楼的男主人正好看到,他俩二话不说,捋起袖子就搭上了手,一趟两趟地帮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眼看到了中午边,我请他们到对面店里吃点,谁知五楼的兴达师傅却说道:“侬今朝是头一天,新来晚到,还勿晓得锅儿缸灶,中饭我老早叫老婆烧好哉,你们也不用客气了,我屋里随便吃点,也算给我个面子” 。兴达师傅把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好再推脫了,干脆嘴巴一抹,”老实不客气,坐坐吃了去” 。直到放下饭碗才对他说了声“谢谢” 。”谁知兴达蛮蛮爽气:“你老沈是六堡村的,我兴达是建华村的,也算得上是前邻后舍,今朝又都是脚碰脚的拆迁户,帮来帮去理所应当,有啥好谢的”…. 兴达师傅这句话,让我好一阵感动:是啊,拆迁户,弟兄哥,搬进过渡房里做几年邻舍也是个缘份。这样一想,心中的那份不踏实的陌生感也就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这幢过渡房并不大,虽说是七层楼,但只有一个单元,总共才14个房间,自从八堡地块建经济适用房拆迁开始就陆续安排困难户在此过渡,一拨接着一拨,今天搬走几家,过两天又搬来几户,难怪大家说起下沙路1176号,都戏称它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拆迁户) 。一段日子住下来,我也觉得这话讲得蛮形象。不信你看,整幢楼14份人家竟来自三个街道: 杨公村2户、八堡村3户,他们算是本乡本土的九堡老土地;彭埠街道的8户人家分属4个村,人马最多。而4楼烧面的来根师傅则是笕桥街道白石村的,他笑称是个外来户。2楼的老戚说得好:“要不是碰上拆迁,我们这东西南北的十多份人家怎么可能聚在一起?你们新来的都把联系电话贴在门上,有啥事情通个气,我车子就停在楼下,呛一声好了。”听了老戚师傅的这番话,我真当是越想越落位。

别看这过渡房有点旧,设施也差,但却沾了周边楼盘的光,环境很不错,公园一个接一个,我没事的时候下楼去逛逛,吃过夜饭也学着人家的样子,和老太婆去走两圈,小日子过得倒蛮自在。尤其是夏天,总要挨到八点才回家。

那天因去小超市转了转,荡到家己八点多了,却见楼下天井里坐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楼的胡大妈,刚开口问她这么晩了在等谁,老太太说道:“我在等你们呀,喏,快点插香去”边说边递过来一大把香。“插香,为啥呀?”老人似乎有点着急:“唉呀,你们忘记了吧,今天是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生日。我们新搬来的拆迁户,去多插几支香,保佑大家平安顺利,快去快去”。插地藏香是传统习俗,但这次却疏忽了,幸亏胡大妈帮我们大家记着。当我俩插好香回进来,老人家还没走,我们要扶她进屋,大妈却说道:“还有两家没回来呢,我再等等,你们先上去吧” 。楼道里静悄悄的,我俩顺着踏步拾级而上,都在想着刚才的一幕,我老婆深有所感,轻轻地说了句:” 有这样的老人真好!”是哬,她这活还真说到我心里去了呢。

日子蛮快,屈指算来己四年出头了,这期间适逢有几个安置小区建成,亲历了几家邻居搬回新居的欢欣,于聚散依依之中,感受到拆迁户渴望早日回迁的期盼之情。

普福村的两家拆迁户都拿到了安置房的钥匙,那个高兴啊,逢人就说:左等右等到今朝,终于可以搬回去了!尤其是七楼的炳生大伯老两口,介高的楼层一住就是八年,爬一次楼梯赛过登一次城隍山,八年下来都成为登山健将了,老两口多少不容易呀!现在日盼夜想的新房子分到手,从此能住上电梯房,脚筋骨可以松一松了,炳生大伯高兴之余,还特为发了一圈喜糖,老人家心中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过不了多久,建华村的兴达师傅也拿到了新房子的钥匙,髙高兴兴地搬回去了。就连自称“外来户”的面店老板来根师傅,也等来了回迁的喜讯,住进新楼房了。眼看别人家髙高兴兴搬进安置小区住上了新楼房,我们难免也会心生羡慕,老实说,哪家拆迁户不想早点住上新房子呢?

好在有个来根师傅,这位面店老板朋友多、人缘好,现在虽然解甲归田享福了,但还是忘不了老交情,时不时地骑着那辆老年代步车来下沙路1176号转上一转,只要听到他的大嗓门一亮,大家都会很快地聚到天井里,发烟的发烟、泡茶的泡茶,然后坐拢一圈,天南地北的聊上半天,而这也是整幢过渡房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候。

说起这幢过渡房,来根师傅倒是情有独钟,他说:打算中秋节前后要牵头办一场邻舍酒,人数我算过了,坐满五桌,天井里搭个帐篷就行。张罗归我,采办归老戚,大家搭把手,这么多年邻舍做下来,难得一聚,份份人家都要到的。来根师傅真是有情有义,计划得蛮蛮周到,我们当然是极力支持,只等到时候也好好的出把力,将下沙路1176号这场邻舍酒尽量办出点套头来!

作者:沈树人

▼延伸阅读▼

“金汁” 杭州人自古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例证

数字里的杭州地名之“二凉亭”

将性命系在裤腰带上的玩命行当:钱塘江上抢潮头鱼

来源:城东乡土(ID:chendongxiangtu)  作者:沈树人  编辑:郭卫
返回
”谁知兴达蛮蛮爽气:“你老沈是六堡村的,我兴达是建华村的,也算得上是前邻后舍,今朝又都是脚碰脚的拆迁户,帮来帮去理所应当,有啥好谢的”….兴达师傅这句话,让我好一阵感动:是啊,拆迁户,弟兄哥,搬进过渡房里做几年邻舍也是个缘份。过不了多久,建华村的兴达师傅也拿到了新房子的钥匙,髙高兴兴地搬回去了。2014年5月28号,原本是个平常日子,可对于我家来说,却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这一天我们告别了六堡村的老家,离开住了几代人的故居,搬进了下沙路1176号602室,从此也和这幢楼房一起,开始了漫长的过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