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荣 摄影
钱塘江上向来就有抢潮头鱼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范围也很广,从下游的海盐段一直往上游延伸到江干段的三廊庙一带。在如今大运河南端与钱塘江沟通的交汇点:三堡一线,凡较为平缓的沙滩上,都曾有过抢潮头鱼的人。而且,抢潮头鱼从它出现的时候开始,就被历朝历代的看客和文人当作奇特而壮观的“弄潮”内容而广加渲染,所以传播得很广。
殊不知这抢潮头鱼,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将性命系在裤腰带上的玩命行当。
抢潮头鱼是有季节性的,只有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大潮汛来临之际,才会出现这种场面:每当快要涨潮的时侯,抢潮头鱼的人就在离堤(石)塘一二里之外,大片开阔的沙滩上守候,等待“一线潮”的到来,颇有点像战士待命出击一样。
他们浑身上下脱得一丝不挂,下身只系一块腰布遮挡,手中握一把小巧灵活的鱼兜,腰间挂一只网线袋,真可谓是“光屁股上阵”,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潮水和泥沙沉积于衣裤之内,加重了负担,从而延误了奔跑速度…实在有点玩命的味道。
2014年7月5日下午,数十人在杭州市萧山围垦廿工段钱塘江上抢潮头鱼,突然一个浪潮涌来,将一名汉子冲倒淹没。
图自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等到远处的潮水像白练似的一线横江、滚滚而来,当潮头离自己只有二、三米距离时,他们立即启动,踩着脚底下一层薄薄的江水,在一线潮前头飞快地奔跑。此时,身后涛声隆隆、但见高过头顶的潮头在他们身后步步逼近;鱼儿被江潮卷着争相欢跳、跃出潮头,在他们身前身后或脚底下活蹦乱跳;这个时候正是下手的最佳时机!抢潮头鱼的人个个眼疾手快,挥起鱼兜,一个“水中捞月”,鱼儿就被兜进网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边继续奔跑,一边早将鱼儿放进腰下的网袋里。动作娴熟,身手迅捷,一气呵成。那蛟龙戏水般的矫健身影简直让岸上的看客目不暇接,连大气都不敢出!
2015年6月,一男子钱塘江边抢潮头鱼差点被江水卷走
图自钱江晚报
抢潮头鱼的过程很短,几次兜下来,不论抢到或抢不到鱼,都必须瞅准时机撤退,往堤塘一侧靠拢,然后迅速将手中网兜往上一甩,人也乘势往上跑,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跃上堤塘;往往是前脚刚跨上堤塘,回头一看,汹涌的潮浪呼啸着席卷而过,真是惊险万分!要是万一失足,或者体力不支,稍一疏忽,都极有可能被浪潮卷走而酿成大祸,实在让人揪心,这抢潮头鱼得来的钱财真可谓是用性命去换来的!用沿江人的土话讲就是“性命铜钿”。
可就是这样一个惊险的习俗,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在钱塘江边延续了下来。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一代又一代地在从事这个行当。俗话说:靠水吃水,吃这碗饭的人长年生活在江边,和钱塘江打了一辈子交道,对于潮水的习性和规律、沙滩的地形、堤塘的特点都了如指掌。长年的积累,使他们能够从风声、水声、涛声中感觉到潮水细微的变化,从鱼儿那不同的跳跃中预感到险情的远近,甚至连身上的关节、毛孔都有了相当灵敏的感应。可以说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抢潮头鱼这个行当是钱塘江上一种特殊的谋生手段;参与的人大都是父子相袭,兄弟相传,形成了沿江一带独特的群体。在老底子,这固然是出于生活艰辛和无奈所迫,然而他们那种凭着一身的胆气和不凡的身手,敢于在浪尖上觅食、在潮头上翻飞的自信和不羁,恐怕是后人将其记入历史的主要原因吧。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一旧时习俗才逐渐消失。如今在沿江一带的村坊里,也只有上了岁数的老辈子人,才会偶尔向人聊起抢潮头鱼这种陈年往事,可毕竟巳时过“景”迁,岁月流转,神情里再也沒有了那份搏命的惊险,连口气都变得平和而安逸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