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8-26 10:12   

宋代并不完美,我们今天所说的“宋韵文化”概念,更多着眼于当时审美主体的人格、风骨、思想、修养、品位和格调等。“宋韵文化”的具体内涵,我以为大致可从如下八个方面去探究和解读:

文学之美

文学之美,涵盖诗词、散文等辞章文化。“韵”的一种字义是指“韵文”。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相提并论的又一座文学高峰,而宋诗的哲理性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诗风。区别于诗、赋、词、曲等韵文的宋代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等,也是名著迭出,成就卓著,后人追慕的“唐宋八大家”,宋人占了其中的六席,足见一代文学的成色。文学创作理论又引领或交融于当时的书画、戏曲、建筑等领域的风尚与创作。宋人卓越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宋韵”整体上的高远格局和审美境界——文学之美打下了“宋韵文化”的一抹底色。

(苏轼《东坡集》书影,这是苏轼写给杭州的佳作诗篇。清代仿宋刻本)

书法之美

书法之美,涵盖各大名家墨迹、刻帖、碑铭、摩崖等。唐人书法大气严整的“尚法”之美,正如唐诗一样,是一面难以逾越的丰碑,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人就此甘拜下风。宋朝“文治”国策下的每个读书人,都有辉煌人生的梦想,这也激发了他们在书法领域的积极探索。无论是“尚意”书法的别开境界,还是汲古出新的另辟蹊径,抑或金石学和“兰亭学”的发轫,传承魏晋风度的《淳化阁帖》所生成的“帖学”,宋人的尺牍书风并未被一方书斋所困,而是开创了迥异于唐人书法的艺术新境界,并成为此后近千年的书法主流——书法之美形成了“宋韵文化”的一脉清流。

(宋高宗《临兰亭序》不逊正宗,反映了宋人对于晋唐书法的推崇。清拓《安素轩石刻》,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之美

绘画之美,涵盖各类画派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风俗画等。相比书法,宋人更精于作画。宫廷院画的创立,文人画的勃兴,水墨与设色各擅其长,工笔与写意比翼齐飞,这都是那时画坛百花齐放的缩影。而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又影响了那时文人、画师的观察与思考,天地之间何物不能入画?何物不能至美?立意高远、用笔精纯、境界深妙,精益求精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促使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的到来,并使宋画艺术这座高峰至今让人景仰。——绘画之美勾画了“宋韵文化”的一幅镜像。

(南宋杭州画家林椿《枇杷山鸟图》,花鸟画的杰作。故宫博物院藏)

戏曲之美

戏曲之美,涵盖宋杂剧、南戏、傀儡戏、皮影戏、歌舞百戏等。王国维说,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两宋时期南北之间剧烈的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为古老的戏曲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宫廷教坊到勾栏瓦舍,歌舞百戏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演不完的悲欢离合,唱不尽的善恶忠奸,世俗化的大舞台承载了民众百姓的集体梦想。宋杂剧的“故事”和“唱念”,确立了中国戏曲的两大基本要素。南宋开始,“百戏之祖”南戏大放异彩,它与宋杂剧并行齐飞,各擅风流,中国戏曲最终形成一门独立艺术。——戏曲之美传响了“宋韵文化”的一段韵律。

(南宋佚名《杂剧打花鼓》中的角色和装扮。故宫博物院藏)

建筑之美

建筑之美,涵盖城市建筑、宫廷建筑、园林建筑等。宋代城市创立的坊巷制,彻底突破了之前里坊制坊墙的束缚,商业、学校、娱乐等建筑与民居混合共处,形成了新型的市井建筑群以及社会关系,城市发展因为面向经济规律和市民需求而迈上了新的台阶。建筑工程系统管理制度《营造法式》如同一座高峰,建树了崭新的典范,它讲到的木梁力学技术先于西方五六百年,它记载的结构合理、造型柔美的建筑形态和风格,成为此后古典建筑的榜样。宫廷建筑的“御街―千步廊”制度,成为后世同类建筑的标配。写意化的造园艺术把诗意栖居的理想照进现实,至今都是东方生活美学的经典。——建筑之美造就出“宋韵文化”的立体诗画。

(南宋杭州画家李嵩《月夜看潮图》,当时天堂杭州的精致风雅可见一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风物之美

风物之美,涵盖丝绸、茶酒、印刷术、瓷器、玉器、金银器、风景等。宋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商贸业空前繁荣,手工业高度发达,成就了诸多风物名物的品质和韵味。宋代蜀锦甲天下,两浙地区的丝绸产量和花色品种,又傲居全国榜首,缂丝创意则赋予丝绸文化极致的艺术美。宋代年产茶叶超越唐代的6000万斤,达到1.5亿斤,茶为国饮,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马交易与南茶北输,又使更广大地区的饮茶之风延绵不绝。饮酒消费进入了品质时代,品牌名酒、上等佳酿新品迭出,纷争于世,《北山酒经》的问世更带来了酒品的大幅提升。印刷术在浙、蜀、闽形成三大出版中心,宝贵知识迅速转变成广大民众的精神财富,宋版书由此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丰碑。两宋时期的汝、官、哥、钧、定等五大名窑,共同开创了影响千年的陶瓷“黄金时代”。长期以来处庙堂之高的美玉之器,进入了文人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的新领域,玉器的装饰美成为新的社会风尚。“旧时王谢堂前燕”的金银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华丽转身,其方寸之间蕴含的工艺匠心和艺术造诣,引领了陶瓷器和漆木器制作的审美意趣。潇湘八景、西湖十景完成了自然山水向精神家园的优美一转,景名的“点睛之笔”可以书、画、诗、词,可以歌、咏、乐、舞,促使各门类艺术在锦绣河山之间相互启示和打通,树立了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艺术典范。——风物之美折射出“宋韵文化”的巧思匠心。

(南宋杭州画家刘松年《宫女图》描绘了宫廷女子试穿新衣的欣喜。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风俗之美

风俗之美,涵盖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服饰、节庆、花饰、香道等。从北馔、南食和川饭的开宗立派,到名目繁多的点心、饮料、果品、小食的无处不在,饮食从果腹之需升华为美食文化;唐人一个简单的“品茗”被演化出“斗茶”“分茶”“点茶”等“茶百戏”,唐人行酒令已然演变成“小词”“散曲”,宋人三餐饮食满满的是文化品位。宋代典型的都市街景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而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宋服一改唐装的宽袍大袖、华丽显露,变为合身淡雅、清丽文秀,在开创审美新时尚的同时,尽显一代衣冠的风雅。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踏青祭祖先,端午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观钱潮,宋人的岁时节庆带来了千年不衰的习俗风尚。把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件“雅事”,做成了四样“闲事”,宋人又将雅致精致变成日常生活的常态。——风俗之美传递出“宋韵文化”的生活风尚。

(南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局部,描写宋人烧香、挂画等活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风范之美

风范之美,涵盖家国情怀、道德操守、哲学理念、科学思想、爱国精神等。两宋文明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度。文明的正面,有正气与风范;文明的背后,是胸怀和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生发的经世致用和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成为士大夫家国治理的情怀。理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思想理论促使了教育的全面兴盛,并影响了此后中国的主流教育。农学、医学、算学、天文学等领域则产生了可贵的科学思想,《梦溪笔谈》阐述分析了大量自然科学现象和工艺技术问题,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外侮日深中迸发的那声“尽忠报国”呐喊,让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正气歌”的经久不息使一代文化尤为光彩夺目,余韵无穷。——风范之美彰显出“宋韵文化”的风骨气质。

(范仲淹《道服赞卷》,文内称赞友人“许兄”新制道服是“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时人称此帖“文醇笔劲,既美且箴。”故宫博物院藏)

总而言之,“宋韵文化”的概念或可以这样表述:它是两宋文化的精华和精彩所在,是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高尚情操、哲学理念、美学观念、文学造诣、艺术格调、匠心精神和生活风尚等文化价值,具有积极进取、和谐包容、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人文特色,代表了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

如何看待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说过的一句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作者:姜青青,杭报集团新研所原所长,高级编辑。从校对、记者到媒体管理,从报纸、网络到传媒研究,很庆幸自己参与了报业的变革

▼延伸阅读▼

去浙图《遇见宋版书》最美古籍,一梦千年

姜青青:我是怎样“遇见”宋版书的?

来路,去路和思路,我的良渚“阅读” 随笔

且吃了“赵州茶”去,九溪“林海亭”内一则典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姜青青  编辑:郭卫
返回
”故宫博物院藏)总而言之,“宋韵文化”的概念或可以这样表述:它是两宋文化的精华和精彩所在,是在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高尚情操、哲学理念、美学观念、文学造诣、艺术格调、匠心精神和生活风尚等文化价值,具有积极进取、和谐包容、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人文特色,代表了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无论是“尚意”书法的别开境界,还是汲古出新的另辟蹊径,抑或金石学和“兰亭学”的发轫,传承魏晋风度的《淳化阁帖》所生成的“帖学”,宋人的尺牍书风并未被一方书斋所困,而是开创了迥异于唐人书法的艺术新境界,并成为此后近千年的书法主流——书法之美形成了“宋韵文化”的一脉清流。文学创作理论又引领或交融于当时的书画、戏曲、建筑等领域的风尚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