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一场盛大的文人山水雅集,在近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发展影响下,西湖山水与堤岛、桥涵、亭台、楼阁等多种人工作品交融渗透,共同构成了西湖景观山水优美、人文荟萃、内涵丰富的显著价值。
6月9日,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与杭州方志馆、艺旅文化联合举办“重读杭州”第二季第4期活动,本期活动走进了文化景观的典范——杭州西湖。在文化沙龙环节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为市民们讲述西湖与杭州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西湖文化景观普世价值的诠释。 「领读讲师」陈文锦
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
陈文锦是西湖的管理者,也是一位与西湖有着深厚情感的研究者。他主持大型丛书《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浙江七千年》、《意匠生辉》的编写,个人著述有《杭州文物》、《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等。 西湖,中国文化中的常用意象。其山水空间所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高度契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山水模式,而被历代推崇为反映中国山水美学思想的典型景观和山水人居的典范,维系和传承千年。 陈文锦老师认为:早期,是城市哺育了西湖;明清以后,西湖反哺了城市。
对西湖的开发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唐代时杭州城经济繁盛,因而唐代对西湖的建设最为鼎盛。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这首诗就综合描写了杭州整个城市的面貌,把杭州有特点的东西都点到了——从江边一直到湖山、到城区、到手工业,一直点到西湖。 而明代以后海运禁止,钱塘江航运条件恶化,港口的功能基本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湖倒成为了杭州的一张金名片,反哺了杭州,为了杭州城市地位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6年西湖开始正式进入申遗的行列,也在同年,陈文锦老师出版了《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一书。由于当时各方缺乏对西湖核心价值与美学内涵的有说服力的、系统的诠释,很多人对西湖文化也有诸多疑问,陈文锦老师认为十分有必要从理论上把西湖文化讲清楚。这本书也为后来编制西湖申遗文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
作为文化景观,“西湖景观”的价值载体主要体现在六个不同的要素:秀美的西湖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及其构成的景观整体格局、历史悠久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最具创造性和典范性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承载了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文化史迹、以及具备历史与文化双重价值的西湖特色植物“四季花卉”、“桃柳相间”和“龙井茶园”。 西湖不是一般的文物建筑遗产,也不是一般的自然景观,陈文锦老师认为这六个核心要素对西湖的价值阐释的很完整,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认知,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 随后,来自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张倩老师与陈文锦老师以《西湖文化景观普世价值的诠释》为主题进行了深度的对话,探讨我们该如何欣赏西湖,并怎样对待遗产。
陈文锦老师认为,观赏西湖应该从整体性的角度来欣赏。西湖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点的出现是有原因,点与点之间是有关联的,当联成一片以后,你才会对西湖有了一个质的了解。 西湖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我们主张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欣赏自然。陈老师笑谈,中国人的审美感受是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也许这一代年轻人要积累到一定的时间岁月才能与西湖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会真正“品”懂西湖。 北宋时期,苏东坡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堆筑成长堤,后人称为“苏堤”。下午,来自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宣教研究部的夏攀老师担任文化导师,带领参与者游赏苏堤,观西湖景观格局,实地体验湖山风貌。
走读线路:曲院风荷东门—苏堤—花港观鱼—雷峰塔 “曲院风荷”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曲”原为“麯” ,指的是南宋时期该地为酿造官酒的“麯院”,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时改为“曲院”,指蜿蜒曲折的园林院落。这里沿岸水域种植荷花,每到夏季,娇艳欲滴的荷花迎风摇曳,景色如画。“曲院风荷”御碑正面是康熙皇帝御书“曲院风荷”四字,背面和两侧均是乾隆皇帝的题诗。该御碑是“西湖十景”中清代遗留下来的唯二石碑之一,另一块是“苏堤春晓”御碑。
苏堤的建造连通了西湖的南北交通,使游人得以边走边欣赏西湖水域风光。在堤上漫步,西湖西侧的湖山胜景仿佛水墨画般徐徐展开,东面湖中三岛也近在咫尺,因此,苏堤一直是观赏西湖湖光山色最佳的地点。
西湖究竟美在哪里?在夏攀老师看来,西湖最美不过“和谐”二字。湖与山、与城、与景中建筑无一不在最合适、恰当的尺度,形成一种和谐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杭州有“苏堤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民谣,点出了苏堤的独特。苏堤上的六座拱桥各具观赏特色,如:锁澜桥可近看小瀛洲,望山桥远观“双峰插云”,压堤桥南有“苏堤春晓”御碑,东浦桥是观赏西湖日出最佳地点。“间株杨柳间株桃”指的是在苏堤上具有杨柳、桃树交错种植的传统,到了春天,柳叶翠绿,桃花艳红,满堤红绿间错,生机盎然。“苏堤春晓”也因此成为南宋“西湖十景”之首。
夏攀老师还教大家记忆南宋“西湖十景”的诀窍:从四季、晨昏、听觉、视觉、嗅觉等几方面记,就能很快记住了! 游赏完苏堤,众人来到雷峰塔景区。第二届西湖文化特使杨梦瑶就职于雷峰塔景区,此次由她为大家讲述雷峰塔的故事。 雷峰塔因《白蛇传》而闻名全国,是游客来西湖必打卡的景点。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是西湖佛教文化兴盛的代表之一,也是南宋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最重要的元素。1924年,雷峰塔倒塌,如今的雷峰塔是在旧塔遗址上建立的新塔。
登上雷峰塔,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西湖“两地三岛”景观格局与城湖空间特征一目了然。湖中三岛错落有致,北、西、山三面环绕着层叠绵延的群山,东面城市天际线和缓舒展,苏堤、白堤将西湖分割为几片水域,湖面扁舟点点,美不胜收! 2011年6月24日,西湖申遗成功,西湖以诗画般的景观、独特的中国审美风格征服了国内外专家;如今,西湖也同样征服了我们!
▼特使说▼ “人在玉泉,十分钟便可到苏堤。西湖边走了不知多少次。而且每次来总是愉悦的享受的。 这次跟学识渊博的夏老师走读苏堤,又知道了许多未曾注意的细节,收获颇丰。 又登雷峰塔一揽西湖全貌,听梦瑶学姐精彩讲解滔滔不绝;望远处群山叠嶂,宝塔耸立,城湖一体; 俯瞰苏白二堤,横卧经纬,佳木明秀而繁阴;凉风骀荡,消遣世虑,若闻净寺之钟声。 正如夏老师所说,西湖的美是全方位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第六届西湖文化特使 赵航 “走读配上初夏的暖风,真的很棒! 夏攀老师在苏堤上的感觉是松弛的,亲和的,一条直直的路,却道出了很多历史和文化的曲折 梦瑶学姐在宝塔上的自信和细心,让我们在每上一层,都对西湖文化喜爱更深~” ——第六届西湖文化特使 余田 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自从申遗成功以来,游客络绎不绝!今天又一次有幸聆听专家的精彩讲解,让我对西湖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文化走读,让我认识了不同的西湖! ——第五届西湖文化特使 陈智
▼延伸阅读▼ 来!加入WLA,西湖文化特使计划,当一名西湖百晓生 吴越遗迹今何在,凤凰山中寻佛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