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北宋时期的塘栖什么样? 据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是一个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通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
Q.2 “塘栖”这名儿谁起的? 塘栖镇名有据可查的尚有三种说法。
①寺说 清王同所撰的《唐栖志》云:唐栖之名,以唐栖寺为最早,宋代在下塘之西有唐栖寺,遂以寺名名其镇。 ②隐居说 隐士姓唐名珏因痛恨元僧杨琏真珈盗六陵、弃帝骸的罪行,移六帝骨骸于兰亭附近。事后为了避其祸,匿名陷居于唐栖的三分村,人们敬重他的义行,遂名其居住地为唐栖。 ③方位说 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原属仁和县管辖,民国后成立了杭县,塘栖便属杭县管辖。 Q.3 老塘栖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①看烧香船 以前,塘栖乡下农家多养蚕。最热闹的是每年清明看蚕农们去超山轧蚕花时的烧香船。看烧香船尤其是看其中的拳船表演,塘栖人都喜欢叫作看赤膊打拳头。此时镇上几乎万人空巷,岸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烧香船到达超山,男女青年拜过蚕神后便去看变把戏,或买小食吃。平时规规矩矩蛮的姑娘们这天似乎没了禁忌。男青年们更像是被解除了约束,大着胆子在人堆里轧进轧出,甚至还会偷偷吃姑娘“豆腐”。
据说一张张蚕种就焐在她们胸口,此举并不会招骂。老底子认为,越轧越发,越轧这年养的蚕就越好。姑娘们虽被轧得头发蓬乱衣衫不整,心里却是乐滋滋的。倒反那些没有被人碰的一脸不开心。这便是老辈人常对我们津津乐道的轧蚕花。
②拜阿太 塘栖人将家祭叫拜阿太。堂屋正中八仙桌上摆着祭祀的菜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主人家点燃香烛开了堂窗门和墙门,出去喊一声“阿太来吃饭”祭拜便开始了。
这时,从父辈到儿辈,孙辈或曾孙辈,先男后女,上前双手合十,口中说些请阿太保佑之类的话语,拜三拜,虔诚的人家则是跪下磕三个头。与此同时,旁边主妇还在旧铁锅里烧些锡箔纸折的元宝和纸绽给祖宗们在阴间使用。 ③斗黄头子花会 早先塘栖镇上开店做生意的多,他们衣食无虞家境富足,闲暇时就会想出花样经来白相娱乐。民国时,流行斗鸟斗蛐子。有钞票的大人们搞起来动静很大。举办较大规模的斗鸟活动,在塘栖俗称“斗黄头子花会”。
届时,南圣堂大殿里专门搭了斗鸟台,台中放一张八仙桌,桌四周围以红帷,台下看热闹的将大殿塞满,并有一班吹鼓手在一旁增添气氛。双鸟在笼子里斗得激烈,围观者积极地加油助威。中午,参加比赛的鸟主人和镇上的头面人物就在大殿上会餐,总要摆上十几桌,非常热闹。
Q.4 为什么大师都喜欢来塘栖? 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较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诱人景色。旧时,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文人雅士们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
如今,超山观梅胜景成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广济桥系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内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郭璞井、南宋古庙、吴昌硕墓、三条半古弄、八字桥古街等等。
Q.5 有哪些名人来自塘栖? 塘栖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士荟集、文风颇盛。明清时便有“樾馆”、“传经堂”、“丹铅精舍”、“经一庐”等藏书楼名燥一时,还出了朱学勤那样的著名藏书家。
塘栖,崇学之风颇盛,据清光绪年间的《唐栖志》记载:塘栖在明代时共中进士15人、举人40人、五贡14人。在清代时,共中进士23人、举人64人、五贡43人。
Q.6 塘栖因何而生,因何而兴? 塘栖昔日交通均以水路为主,人来货往无不借助于船只,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支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水路码头。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浔富商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合伙在塘栖镇东的日晖桥畔开设“大纶丝厂”,这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三家机器缫丝厂之一。后成了全省著名的机械缫丝重镇。
文章来源:塘栖、余杭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