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 这几天,家住南苑街道晴彩巴厘的胡女士家有鸟儿来筑巢,还孵出了小鸟,因为有“新生命”的诞生,一家人心情都变得非常好。“2月26日,我偶然听到北阳台有动静,拉开窗帘惊喜地发现,阳台角落里出现了一个鸟巢,目测外径20多厘米,里面还有6只鸟蛋。”胡女士说。 看着小鸟们一天天长大 全家人每天都充满期待 记者近日来到胡女士家中,鸟妈妈和鸟爸爸刚好出去觅食,窝内5只小鸟的羽毛已经很长了,相互依偎着。没过几分钟,两只大鸟从外面叼着小虫子飞回来,分别喂到小雏鸟嘴里,小鸟“叽叽喳喳”叫得好热闹。 胡女士上网查了资料,得知家里来的“贵宾”名叫“百舌鸟”,学名叫“乌鸫”。怕惊扰到鸟儿的生活,胡女士一家每天都是远远地查看,用手机拍照也不开闪光灯。 家里来了小鸟,10岁的儿子添添最欢喜。孩子每天都积极地给小鸟拍照,还动手画了一幅水彩画,和妈妈一起写了孵化日记,记录小鸟每天的生长情况。为了给鸟爸爸和鸟妈妈补充营养,胡女士还偷偷在阳台上撒上掰碎的坚果面包。 胡女士还给记者发来了微信,是添添记录鸟儿孵化全过程的日记,碰到不会写的字,他就用简笔画来替代。 胡女士说,看着小鸟们一天天长大,心里非常温暖,每天上班也都充满干劲,下班就赶紧回家,看看鸟儿们怎么样了。“过一阵子,它们估计就要离巢了。如果明年它们还回来,我们全家仍欢迎它们,毕竟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最近是鸟儿繁殖期别轻易打扰哦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咨询了区林水局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站站长钟伟良。看了照片后,钟伟良判断,这确实是乌鸫。 钟伟良说,现在正是鸟儿的繁殖期,鸟类育雏期尽量不要打扰。如果发现有雏鸟不慎从窝中跌落,可以在旁观察,一般大鸟会自行处理。如果自行把雏鸟放回鸟巢,千万记住要戴上手套,隔绝人的气味,不然大鸟会因为雏鸟气味被破坏而将其遗弃。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区林水局于2006年成立了余杭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这也是我省10个国家级监测站之一,监测站下设北湖和临平山两个监测点,监测人员全年无休每天做好定路线巡查,认真观察鸟类的种类、数量及活动情况,重点观察候鸟的数量、迁徙规律及鸟类异常死亡情况。2019年,两个监测点共计监测时长276个小时,监测里程达1500余公里,全年共监测鸟类94057只。 据悉,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3条过境中国,“东非西亚迁徙线”过境中国西部,“中亚迁徙线”过境中国中部,“东亚至澳大利西亚迁徙线”过境中国东南沿海。其中,东部线经过浙江,余杭区南湖、北湖是候鸟必经之地。 北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有记录的鸟种数已超200种,20%左右为候鸟,大多来自东北、华北地区。围绕“全域美丽”建设,区林水局进一步加强湿地环境治理,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此栖息,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白头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鸳鸯、猫头鹰、猴面鹰、斑嘴鹈鹕、白头鹞等。去年3月底,北湖湿地还首次出现了朱鹮,这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阅读延伸 乌鸫属于鸫科,全身黑色,是瑞典的国鸟,在民间被称为“春鸟”,寓意吉祥和谐。乌鸫分布范围广泛,常在村落、田野、果园等处活动,对人不畏惧,觅食时,见到人也只是急驰一小段后,停下观察,遇有危险,才掠地而飞。 据了解,乌鸫的最佳繁殖时期为每年的3月-7月。幼年时期的雌雄乌鸫较难分辨,一般认为雄性幼鸟初级飞羽有明显金属光泽,雌性幼鸟无此光泽或不明显。 乌鸫喜欢在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筑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巢深4厘米-6厘米。一年产卵两窝,每窝四至五枚卵。卵呈浅绿色而缀以淡灰色斑纹。孵卵期为十二至十五天,饲养雏鸟十三至十四天即出窝。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地区常见的留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