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新闻讯 最后查看了一遍患者,赵雪红走出了ICU病房,脱防护服、洗澡、换衣,回到休息区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 “我先泡个面,晚饭还没吃。”我一见到赵雪红,脑子里就冒出“生机勃勃”四个字,原以为忙碌了这么多天的她会非常疲惫,但她仍旧精神奕奕,“别写我啦,你看我出来的还算早的,高春华她们都还在ICU里呢!” 赵雪红是浙大一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尽管她一再表示“没什么好写的”,我们却知道,自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一场重大疫情,或重大医疗援助工作,她都二话不说奔赴一线。在这每一场和平年代的“战役”中,她总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冷静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乐观积极的精神,迎难而上解决各种困难,稳定“军心”。 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快速理顺了各项机制 疫情刚暴发时,赵雪红正与好友在新西兰旅行,原本订的2月5日的机票回国。“我在那里知道疫情越来越严重,也知道我们医院被作为定点医院了,我就待不住了。”赵雪红说。 虽然大家都让她安心旅行,等回来了再“战斗”,但赵雪红还是想方设法买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终于在历时36个小时,转了三趟机后于1月28日上午回到了杭州,下午就进入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此时,浙大一院已紧急启用之江院区作为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的医院,病房改造、患者转运已经完成,发热门诊、病房、ICU都已经运行起来。但有一个问题逐渐浮现出来:这场“战斗”需要大量的一线护理人员,但由于这是临时组建的“战队”,再加上在陌生的环境里,急需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进去对护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这我肯定要进去嘛!”赵雪红笑着说,“入行以后,我不是在急诊科,就是在ICU,所以对‘急难险重’地方的情况比较熟悉。”不仅如此,赵雪红还曾到非洲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在H7N9禽流感时,主动请缨接手H7N9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传染病护理、防护和管理经验。 进入隔离病房后,赵雪红历经多次重大疫情的经验不断发挥出“功效”,她先从人员入手。“比如,将原来是同部门、或者相对合作时间比较久的护士尽量排班在一起,就像抗击埃博拉时,都是各地临时抽调的人员,这个时候,互相熟悉、合作默契非常重要。” 她还建立起了一个护士长群,将每一个病区的护士长都拉进群里。“对讲机使用方法,大家学习一下”“告诉护士此流程,特别要注意最后一行红字!”“大家对这类患者护理上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家在群里迅速达成共识,最终一项项操作规范、流程设计被全部统一起来,并通过各护士长告知给每一位护士,各项机制很快理顺。 “原本我们各项的护理机制、流程都已经很规范了,但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就像‘战时’一样,有些操作规范就需要临时调整。”赵雪红举了个例子,例如在日常护理中,对护士的要求是把所有物品都必须分门别类放置在柜内、抽屉里,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但是现在大家对这里的环境都不熟悉,很容易出现找不到东西的情况,我们就要临时调整,要求大家把物品放置在醒目可见的地方,但也要分类放置,不要混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了。” 因地制宜,办法总比困难多 穿防护服,对赵雪红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了。 在抗击埃博拉时,赵雪红每天都需要穿上四层防护隔离衣,穿脱共有36道程序。而且利比里亚位于赤道附近,温度高达30多度,在这样的高温下,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几分钟后,浑身就会被汗水浸透,等到脱掉隔离服时,手套、雨靴中都能倒出汗水。 “相比之下,我们这里的条件好多了。”赵雪红笑着说,“而且我戴N95口罩特别密闭,一点都不用调整,他们都开玩笑说这个口罩就是按照我的脸型设计的。” 赵雪红的乐观,帮助她一路走过艰险,却始终斗志昂扬:“我们就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出现问题了先找找看能不能用最简易的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嘛!”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是这么做的。“在防护服上写名字,就是禽流感时我们发明的,当时发现大家穿上防护服谁也认不出谁,就想到了写名字这个办法。” 新冠肺炎患者经常会咳痰,痰液里会带有病毒,必须放入密闭的容器里丢弃,但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的密闭容器,怎么办? 赵雪红“看上”了病房里司空见惯的的利器盒,这也是护士很容易拿到的。“我们就拿空的利器盒,在里面倒入消毒液,然后把包着痰液的废纸丢进去,用时打开盖子,不用时旋紧盖子,使用方便,又避免痰液暴露在空气中。” 病房与检验科、药房等其他科室之间需要来回运送标本、药品等,为避免交叉感染,之江院区的物流系统全部停止,改由人工运送,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很多物业工人都是新招的,和病房从来没有配合过,再加上工人不可进入隔离病房,怎么办? 赵雪红和物业部一起“筹划”了起来:在电梯口两边各放一个放置标本箱的架子,用大幅标识注明好各自的功用,再装了一个门铃,另一头连着护士台。“我们还有暗号,比如按几下门铃意思就是把血标本带走了。”说到这里,赵雪红哈哈大笑,她说特别感谢各个部门的帮助,是大家的通力配合,才能帮助她们在前线安心“作战”。 专业,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小心管子,注意!一、二、三,翻!”ICU里,7个医生、护士围着一位90岁的患者,老人氧饱和度下降,他们正将老人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 “情况还是不好,上ECMO!” “13床情况也有变化!” …… ICU里,险象环生。随着全省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不断转运至之江院区,现在,赵雪红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ICU里,与她的老搭档、一起抗击过H7N9、埃博拉的ICU护士长高春华再次“并肩作战”。 “每天都像打仗一样,ICU的护士工作强度非常大,动脉穿刺、各种监测……她们需要进行很多精细化的操作,而且ICU里的患者情况都是非常危重的,感染风险也就更加高。”赵雪红说,“大家都问我们怕不怕,其实怕是因为心里没底,越是这个时候,就越需要专业的能力、专业的知识、专业的防护来护理患者和保护我们自己。” 在护士长群里,还有多个钉钉群里,赵雪红三番五次强调,各位护士长必须要严格监督每一位护士的防护工作。在穿脱防护服的各个区域里,赵雪红也用非常大号的字体贴上了该做的步骤。“这也是埃博拉的经验,会有一些人从来没穿过防护服,再加上紧张,可能会忘掉步骤,必须要用非常明显的标记提示她该做什么。" “不仅是防护,还有你的操作是否规范、你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你自己的保护。”赵雪红不仅对自己这样要求,对下属也是这样。 李琴是急诊科的护士,此次疫情中她被派往之江院区发热门诊。“她要求我们不能只是知其然,还必须要知其所以然,她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专业地完成各项操作,才能跟得上医生的指令,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李琴说,“我们基本都被她‘骂’过,但是‘骂’完之后,我们确实觉得她说的有道理,而且她是真心想让你快点成长。” 为此,赵雪红也非常鼓励护士们去进行培训、参加比赛、提高技能。“她唯一一次没有上前线,就是刚好陪我去台湾参加一个品质管理比赛。”李琴说,“我听到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念叨‘为啥刚好我不在’。” 翻看赵雪红的简历,每一笔都是惊心动魄。 2003年,SARS横行,当时在浙大一院急诊科的赵雪红负责筹建发热门诊; 2008年,汶川地震,赵雪红是浙江省派驻汶川救护医疗队成员之一,深入灾区转运伤者至浙江; H1N1甲流、H7N9禽流感暴发时,她均在一线,一直“战斗”到疫情结束; 2015年,她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在埃博拉肆虐的西非大地帮助当地人对抗死神; …… 但说起这些,赵雪红直摆着手说:“这都是过去的事啦,不好意思提了。”很多人难以想象,这个个子小小的女子,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能量。 “可能是我爸爸给我的影响吧!”赵雪红拿出她的手机,给我看了她父亲发给她的短信:雪红,家里一切安好,我和你妈妈身体都好,你要发扬抗击埃博拉的精神,保护好自己,坚决完成好任务! “你看,我爸一个老共产党员,从来就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他觉得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该这么做,保护好自己就好!” 我们还了解到,赵雪红的丈夫在杭州市疾控中心工作,在此次疫情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同在之江院区的夫妻俩也一直没见面,仅在元宵那天晚上,丈夫匆匆送来汤圆,放在过道上,远远地跟赵雪红喊了一声:“注意保护好自己!” “知道了,你快回去吧!”赵雪红走过来拿起汤圆,又转身一头“扎回”工作中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