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记者 朱家豪 刘抗) 昨天上午11:50,网友“爪爹”报料:在老和山往北高峰登山路上,发现一只野生动物。头顶红冠,黑色的一绺“头发”,颈部至尾巴羽毛通白,腹部全黑,两只纤细的腿红色。
“爪爹”姓王,杭州人,喜欢爬山,每周一次,昨天上午10点多,他从浙大玉泉校区爬老和山经北高峰途中,发现这只鸟。 当时,他正沿着台阶走,忽听得前方草丛里有动静,定睛一看,好家伙,白白的一只大鸟,好漂亮啊,只见它大摇大摆地过马路。 隔了十几米距离,小王不敢前进,立即掏出手机连拍。 小王刚三十出头,在云南、贵州创业,他是搞农业的,对动植物天然感兴趣,在云贵山区见过许多不同的鸟,独独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鸟,像锦鸡,但颜色不像。“我就想把照片发给快报,通过读者来认识一下它。” “鸟博士”一眼认出这是白鹇西湖景区比较少见 我们把照片发给“鸟博士”、浙江野鸟会会长陈水华,他一眼认出这是白鹇。 白鹇属于亚热带大型鸡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城区不多见,主要在山里,是留鸟,在杭州长期繁衍生息,临安、富阳山里能见到,西湖景区也有,比较少见。 浙江省野鸟协会的吴副秘书长说,其实,白鹇在浙江分布还是比较广的。 “一般都在山区,像千岛湖、建德啊,山上碰到白鹇的概率比较大。雄白鹇的个体比普通的成年公鸡更大一些,尾巴更长一些。通常来说,清晨会更多一些,中午相对来说遇见的概率会很小,像在杭州的话,西山和小和山游步道碰到都有可能。但浙西南更多一些,因为杭州的山比起浙西南的山少。在食物、水源栖息地等方面,浙西南更有优势。” 多位快拍小友拍到过白鹇 快拍小友章叔岩50多岁,是临安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工程师。他在2018年3月时,曾经用保护区里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白鹇。 “清凉峰现在有120多台红外线相机,都是块状一格格地去安装。保护区海拔大体在500-1700米,都发现过白鹇。”章叔岩说,其实,监测野生动物最难的是动态监测,现在整个浙江省保护区里都有红外线相机,从监测结果来看,白鹇分布较广。 他还说,除了二级保护动物,现在清凉峰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 快拍小友“行摄寰宇”姓曹,54岁,是大学英语老师,平时对拍摄风景、人物、鸟等比较痴迷,他前几年在开化古田山一条小溪石头上拍到白鹇。 “我们拍摄鸟的摄友经常在通气的,前几年我听他们说古田山上的白鹇特别多,门卫老方经常会去溪水边的石头上撒一些谷子,让白鹇吃,刚好一家人去古田山玩,我就拍摄到了白鹇。” 老曹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15年上虞滩涂上拍到过勺嘴鹬。“当时我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后来回去一比对,这才知道是勺嘴鹬,那可是国家濒危级保护动物,浙江省首例啊!”老曹津津乐道地说。 李白为它写过诗 清朝官服上也有它 “这鸟不仅好看,还很有故事。”陈水华说。 白鹇,自古不仅是名贵的观赏鸟,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被称为“哑瑞”,还称为“银鸟”。清朝官服上的常用图案是以鸟为级别的,而白鹇是文官五品官员朝服补子的图案,就相当于现在的厅级。 说是鸟,可也怪。白鹇不善飞,遇到障碍物实在过不去了,蹦几下,扇几下翅膀。白天不怎么喜欢活动,到了晚上才出没,就喜欢窝在树枝上,主要吃昆虫以及各种浆果、种子、嫩叶和苔藓等。 这鸟走路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有风吹草动,觉得不利,就立即逃走,所以能拍到它,算是很难得了。 白鹇因为颜值高,引得李白的青睐,还专门为它写过诗。 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是由家鸡孵化,从小饲养长大的,十分驯服。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五言律诗一首。 “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