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路上没有吃的,压缩饼干就着冷水,常常饿肚子,打仗时实在饿了,就用摘来的青梅凑合填一下肚子……
“那时候,他在苏浙皖边区搞敌后,打游击,真的蛮艰苦,他一度以为自己挺不过来了。”老伴在一旁插话,说他是一个“幸存者”。
苏亚民平行伸出两只手,比划大约一尺的距离。“当时我和战友在行军路上,相隔这么近。忽然天上掉下一颗炸弹,他死了,我还在。我的确是一个幸存者。”
说完老人沉默良久。
苏媞打破沉默,她说前几年,曾与兄妹到宜兴寻过亲,结果那里是一片厂房。她问当地人,路人指了指远处的房子。找了过去,在断壁残垣丛中,找到了爷爷的祖屋墙基。
她在这一片一打听,老一辈中竟无人不知“苏家三兄弟”:大哥苏亚民、二哥苏锦民、三弟苏才荣,都参加过抗日战争。
当时苏家还是新四军的一个联络点,战士们一般到晚上才去苏家碰头。晚上家里不敢动火,烧饭是个问题,苏妈妈只能拿半生不熟的地瓜、玉米给战士们吃,她对战士们说:“我的三个儿子,也是这样在外面苦着。”
苏亚民后来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复员后到湖州市任财政科科长。1950年,他遇见了正值妙龄的陈玉仙。当时陈玉仙在机关工作,经常去财政科。
“我妈妈高中毕业,是个知识分子,字写得很好的。”苏媞说,当年是老爸追的老妈。
苏亚民对陈玉仙一见钟情。
“我看完她以后,产生感觉,经常去找她,她也对我有感觉了。”95岁的老人笑着说。
苏媞说,“父亲年轻时很帅”。
我看了二老年轻时的黑白照片,苏亚民一头茂盛黑发,三七分,眉宇间英气逼人,陈玉仙皮肤白皙,略腼腆,古典美。
1951年两人结婚,到现在已经整整65年了。他们生养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两个女儿都在银行上班,一个儿子在学校教书,一个自己干实业。孙辈4个,也是两男两女,重孙辈现在已经有两个了。
苏媞说,父母亲年轻时恩恩爱爱,老了也很健康乐观。“那天我进门,看到他们面对面在握手,我爸说‘祝你健康长寿’,我妈说‘你更要长寿’……”
苏媞说,他们兄妹还有两个心愿,第一个,想在今年带他们去宜兴再次寻亲,第二,像前天那样,平时遇上好的电影,带着他们再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