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钢筋卖钱,又拿出压岁钱
艰难的日子里,姐弟俩让父母感动
在刘师傅夫妻眼里,两个孩子孝顺、乖巧、懂事。在刘师傅求医问药、家中生活拮据的日子里,姐弟俩的表现,让两个大人欣慰:自己有一双好儿女。
在小屋的墙上,写着两行字:62元钱,20元钱。两行字字体不一,但都很稚嫩,显然是姐弟俩的手笔。
这些字的背后既是一本“账簿”,也是一张“欠条”。去年,因为给刘师傅看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于是姐弟俩就提出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要给爸爸看病。
钱并不多,却足以让刘师傅夫妻俩感动。“我对孩子说,你们先记下,这些钱就当是爸爸妈妈向你们借的,将来爸爸好了,再赚钱还你们。”吴大姐说,孩子们便把各自拿出的压岁钱数目写在了墙上。
最让吴大姐心疼的,是去年腊月廿三发生的事。“腊月廿三,我们老家就是小年夜了,那天两个孩子吃了午饭就出去了,一直到天黑才回来。”吴大姐回忆,两个孩子回家时,小手都黑黑的,额头都有汗珠,儿子刘文博还灰头土脸的。
再三追问,孩子们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他们去了附近一个拆迁工地,捡了一个下午的废旧钢筋,卖了钱,打算给父亲治病用。“文博的衣服都湿透了,外衣一打开,热气就往外冒,内衣都能拧出水来。”吴大姐说着,又心疼地流下眼泪。
“是我同学告诉我那里可以捡钢筋卖钱的。”女儿刘星后来告诉我,那天她拿到了12元,弟弟拿到了14元,“我们是按功劳分配的。”
说完,她天真地笑了。
回家之日临近,生活仍要继续
刘家姐弟选择笑着度过每一天
前天下午4点半刚过,刘星、刘文博姐弟放学回到家里。“爸爸,我们回来了。”一进门,他们先跟爸爸问了好。
吴大姐正在厨房忙活晚饭,刘师傅下了床,趁着夕阳,坐在阳台上陪姐弟俩看起了之前下城区各个学校和幼儿园小朋友送的明信片和祝福信件。姐弟俩挨着父亲坐着,认真地看完了每一张明信片,每一封信。
厨房里传来了吴大姐切菜的声音,姐弟俩看完了信件,拿出书包,开始做作业。家里实在没有合适的桌椅,姐弟俩搬出一张大木凳,又各自搬了一张小板凳,凑在一起,做起了作业。
姐姐刘星做作业的速度比弟弟刘文博快得多,吴大姐炒完第一个菜,她就把作业都完成了,吴大姐在窗口端着菜,刘星还凑上前闻了一下,这是她最爱吃的土豆丝。
刘文博遇到了难题,“悲叹”的近义词是什么?翻书也没答案,刘文博用了点小聪明,拿出妈妈的手机,开始在“百度”上找起了答案。刘星走过去,帮着弟弟看起了作业。
吴大姐把菜都炒完了,刘文博也把作业做完了。收拾完书本,姐弟俩走到了小餐桌边。桌上就两个菜:土豆丝、包心菜,都是素菜。这便是一家四口的晚餐。
可就是这样,菜还是没有吃完。昨天清晨6点半,我们再次来到刘师傅家时,刘星正在吃早饭,刘文博正在穿衣服。小餐桌上摆着四个不锈钢碗,三个盛着稀饭,一个已经空了。桌子中间还摆着一盘菜,土豆丝炒莴苣。“这是我一早炒的,土豆丝是昨天没吃完的。”吴大姐说。
姐弟俩一般6点45分之前便要出门,时间有限,姐弟俩很快喝完了稀饭,背起书包,拎上饭盒,准备出门了。“爸爸再见,妈妈再见。”每次上学前,姐弟俩都要跟父母道别。
去学校的路不算太近,姐弟俩并排走着,还挺快。刚走不远,天下起雨来,姐姐刘星撑起了伞,姐弟俩互相依靠着往学校走。这条路是姐弟俩自己走出来的,一走就是三年。“爸爸妈妈没有带我们走过。”刘星说。
一路上,有很多和刘家姐弟一样穿着校服的孩子,有的正和家长在店里吃早饭,有的由家长开车送到学校门口。姐弟俩管自己走着,笑着说悄悄话。
至于说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听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