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时至今日,医学界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赵主任分析说,目前认为这种病的发生跟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和家庭遗传因素等有关。
“从临床来看,卵巢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女性卵巢组织的癌包含有上皮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其发病人群覆盖的年龄范围,可能是妇科肿瘤中最宽的,未婚育人群并不见得能“免疫”,像生殖细胞肿瘤就常见于20岁以下的女性。
国内外统计资料显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在25%-30%左右。这是因为有近七成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现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大、预后不佳。
所以,定期排查,及早发现是防治卵巢癌的关键。
特殊的位置,导致卵巢癌加速转移
赵主任介绍,卵巢癌关注度相对较小,但它的实际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三分之一。
“卵巢深藏于骨盆内,这个特殊的位置结合了很多大血管和淋巴,血供非常好,这也为癌细胞‘游走’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胃部、腹部都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丰富,癌细胞可以随意‘游走’到这里,所以有的卵巢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胃部、腹部不适的感觉。”
赵主任提醒,由于众多淋巴管的关系,卵巢癌的转移速度非常快,等到中晚期后即便是手术,术后复发转移率也很高,因此早发现肿瘤,对预后十分关键。
有高危因素者应定期B超妇检
赵主任建议,育龄期女性,应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包括妇科在内的全面身体检查;有卵巢癌高危因素的人,应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以便排除可能存在的病变。
“临床上,有卵巢癌高危因素人群包括: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女性、未生育女性、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等。临床上,对于月经初潮前和绝经后查出有卵巢肿物的女性,需考虑排查;长期月经不规律者,要警惕是否存在相关病变;有附件囊性肿块的育龄期妇女也要及时明确诊断。”
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不育或初产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的风险相对高些;相反,怀孕或初产时较年轻、用母乳喂养孩子、使用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可使发病危险下降30%-60%。
排查的方法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测定等,对于难以确诊或已有明确病变的,可进一步进行CT、MR、PET/CT、病理活检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