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人物名片】 “云导游”顾卫,1990年出生,携程合作地接社“五方国际”导游。旅游业遭疫情重创的背景之下,顾卫因优异的外貌形象和传统导游的专业能力,成为首批尝试“直播旅游”的云端向导,通过外景实播带观众深入长三角地区多个人气旅游胜地,人气火爆。当下,以“云导游”为核心的旅游直播已经成为疫情之下旅游业积蓄活力、寻求复苏的新路径。 乌镇、西塘、南浔……这个春天,在疫情影响之下人流稀疏的风景区,常常出现一位年轻男子的身影:他身穿藏蓝色工作卫衣,把手机平举在面前,对着镜头有说有笑,引得经过的路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他是顾卫,90后地接导游。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正值春节旺季的传统旅游业按下了“暂停键”。入行8年的顾卫“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云导游”,通过视频直播,带着人们 “云游”四方,慰藉着疫情之下许多颗渴望“诗与远方”的心灵。 新晋“云导游” 对着镜头,微笑。太阳底下,半透明的大墨镜也遮不住满脸的笑意。直播中的顾卫,每隔十分钟左右,就会在转场的当口边走边进行一次“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公司的、景区的名字都重复一遍。他说,这是介绍给刚进直播间的观众们听的。 “记得第一场直播在乌镇,十几万观众同时观看。当时我就发现,页面左下角观众互动区里,诸如‘这是在哪里’‘这里好美,在哪?’的提问几乎延续了整场直播。”顾卫坦言,从那时起他便意识到,做“云导游”和传统导游很不一样。“以前带团,客人和目的地都是事先确定的,现在直播中时不时会有新的客人进来,由于他们并不在现场,不断重复基本信息就显得很有必要。” 每隔三四天播一场,每场至少持续两个小时。上岗头一个月,顾卫便“播遍”了浙江、江苏两省的7个人气景区。这位最初一对镜头就紧张的新晋“云导游”,如今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顾卫说,首场直播前,自己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把时间填满。由于没有太多关于旅游直播的经验可以借鉴,他也曾尝试从电商卖货的直播中“取取经”。然而直到真正来到户外旅行的直播现场,他才真正感悟到 “云导游”这一新兴职业的含义。 “直播旅游的时候,我既不只是‘导购’,也不只是‘讲解员’,更多时候,我是一名体验者,代替镜头背后的万千观众去感受、去经历,并用比日常生活更夸张的神态表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顾卫说,千方百计博君一笑,只为让观众们对景区、对旅行本身产生有趣、好玩的印象和憧憬。 抽身舒适区,再次出发 从传统导游到“云导游”,直播中遭遇的几次挫折,让顾卫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回忆起一次在乌镇直播野炊的经历,他很是感慨:“以前做导游,我们和客人们吃饭都不在一个桌子上,现在却要面对镜头,吃给几万名观众看,还要边吃边讲话,播的时候我的嘴巴都僵硬了,动作和表情都不自然。” 不仅遭遇“吃播”难,顾卫还遇到过观众们成群提出“唱首歌,就给你刷礼物”的“额外要求”。“当时实在不好意思,哼了两句《太湖美》,觉得太难听就停了。”他笑说。 信手拈来的才艺表演、良好的镜头感、生动自然的表现能力是做好“云导游”的必需素质。现在一有空,顾卫便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表情、练习动作、锻炼歌喉。面对没有剧本的旅游直播,他越来越游刃有余。 “成为‘云导游’,给了我一个抽离职业舒适区的机会,再度出发。”“云镜头”背后,是无限扩大的不同年龄层、各色角色身份等的客群,对“云导游”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为此,顾卫不再满足于早已背熟的景点讲解词,翻开书本,搜寻网络,再次修炼内功。以直播旅游的视角再度探索景区,在与观众的互动中,顾卫也更深入地了解到游客的需求,发现了景区更多吸引感观的侧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