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系统工程 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在余东村,几个细节引起我们的注意。一进村,便是现代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停车场。走在村里,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农民画创作室等一应俱全。无线网络全覆盖,村民卖农民画,近三分之一订单来自互联网。这让我们惊叹道:“城市与乡村,简直分不清。” 确实,城与乡,打破界限,融合并进。这正是“千万工程”开展16年来,出现在浙江的第三种变迁。 德清洛舍镇雁塘村,城市的边缘很早触摸到了这里。21世纪初,一条新修的公路穿过,村民王荣金家的耕地被征用了。老王告诉我们,当时他很苦恼,没地种,当不了农民,却也融不进城市,“看病、读书、养老,样样都有差距”。 对此,邵晨曲也深有感触,长期以来,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以牺牲乡村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为代价的,造成了农村环境恶化、空心化、老龄化等等问题,而“千万工程”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通过抓规划、抓环境、抓产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人才、资本、资源向农村流动,从而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助力农村全面发展。” 现在,老王逢人就感慨,这些年,他经历了半辈子以来最多最快的变化。我们眼前的雁塘村,经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造,原先分散的居住点集中到了新村。老王与邻居搬进一栋窗明几净的小排屋,前面是整洁宽阔的村道,后面是百花齐放的庭院,出行、休闲、生活都很便利。 硬件在提升,软件也在变。得益于2013年起,德清从制度上撕开口子,重塑城乡关系,消除33项城乡差别化公共服务待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政策全部并轨。 老王告诉我们,那一年,他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直接转成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60周岁后每月就能领取1400元养老金。同时,县里还统一招聘了300多名助老员,进村入户,为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村里还定期为他们开展就业技能、心理素质培训。“住得比县城宽敞,看病、养老和城里人一样。”王荣金说,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嘛。 从一个村,到一个省,我们感受到城乡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浙江通过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级延伸,已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036∶1。 “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剧烈变革中,很多问题更加先发、更加集中,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拓展‘千万工程’内涵与外延。”邵晨曲说。 不久前,一份新时代美丽乡村规范更让人眼前一亮。相比以前,全新的100条细则里,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了数字乡村、品牌打造、生活便利、文化保护、“三治”结合等内容,高质量提升乡村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可以预见,浙江未来社区乡村版,已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