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考虑卖掉手里的市中心老房子
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明确,楼市有可能将会在高位盘整一段时间,但楼市的基本面仍在。这样的时期,对于某些房子来说,可能是售卖的一个好时机,譬如说,市中心老旧的房子。
何为老房子,广义上来说,就是那些房龄上了25年,同时缺乏现代意义上物业打理的房子。
我这么说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市场依据的。
有媒体报道,2011年,小林购买了德胜新村一套30方的小房子,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当时买入价是66万元。本想着今年行情好,高价卖掉它,结果发现今年的房价跟5年前买入时差不多,这意味着小林一旦卖掉还要亏上5年的按揭利息。
小林的房子不是孤例,湖墅南路一带的二手房,房价5年里一直比较稳定,5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一直在110万-120万间徘徊,直到今年的9月,才蹿升到150万左右。同样,朝晖一带的房子,也是如此。
这些房子的一个共同点是有比较长的房龄,但都占据市中心的位置。按照原先观点,市中心的房子总是值钱的,但现实显然并不如此。反倒那些原先在很多人看来很远的房子,像闲林、仓前、萧山、之江等地的房子,房价都跃升得很快,很多地方都已是3万+了,其增幅远在这些市中心的老房子之上。
市中心老房子相对不值钱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市的外扩和配套的外迁,还有就是轨道交通的完备以及新兴特色区域的崛起。住在市中心,原先无非图个交通和配套方便,现在这些优势正在被消解,而区域本身却没有成长。
而相较于新房,市中心的这些老小区,在舒适度上差距甚大。无论是户型、功能、房产品品质、绿化景观、停车位配比、物管等,全方位落后。很多房子甚至都没电梯,上下楼非常不方便。年轻人不喜欢在这样的小区居住,也鲜有人愿意买这里的二手房。我有一位朋友曾租住过市中心的老房子,但连续几次停车被蹭,无奈之下只能匆匆搬走。
因此,市中心的二手房,渐渐成为中低收入购房者和外来租客的市场,这反过头来,更制约了房价的上涨。德胜、朝晖的二手房成交每年都名列前茅,低房价因素明显。
而现在市中心采荷一带的二手房之所以还有不错的房价,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学区,等到这个支撑点哪天万一发生动摇了,房价也会一落千丈。
因此,我一直建议持有市中心老房子的人,尽早抛售掉手中的物业,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老房子会更加不值钱,或者说越来越跑不过更新地块的新房子的价格,而现在,这些房子都还有市场。至于很多人设想中的等待拆迁,这更像个赌局,说实话,真的没有太多的人拆得起这里的房子,因为成本太高昂了。
购物中心后,社区商业也许正迎来春天
我今天要说说一个与大家当下的认知有些悖论的话题,我个人觉得,在未来,社区性商业将大有可为。
现阶段的商业地产,最为火爆的无疑是“购物中心热”,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席卷大江南北。然而等到购物中心遍地开花后,其中的弊病也显露无余。
一是同质化。大部分购物中心都一个面孔,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二是泛化。动辄 10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里,如果不是有非常好的导视体系,找寻一件商品并不容易;三是受电商冲击严重。三年前开始杭州的很多著名购物中心都在进行整改,购物中心基本沦为餐饮、电影、电玩的天堂,而其他零售类业态销售额急剧下滑。
在 2015 年前的消费大潮下,不管买什么,大家会选择去超市购物,因为物品丰盛。而现在相比于购物中心,原来不起眼的社区底商,却开始“野蛮生长”,大家会更愿意在社区楼下的便利店消费,他们在社区便利店可以最快速地满足基本的餐饮、零售等多重需求,也能够选购到和购物中心大超市里基本一样的品牌。除此之外,社区商业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业态结构形式,基本的吃喝玩乐、家居、家装、儿童培训、托管教育等都能满足,而且只需要步行 2 分钟即可实现。所以我认为,未来社区商业介入居民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他们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