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个美妆品牌找到uni,希望能找个网红做代言。uni根据平台数据帮他们找了一位,并提供了部分方案,一个月后单店销量突破30万。
“这些网红都是活跃在蘑菇街平台上的,我们有足够数据知道她们的优势和能力。前阵子我们与平台上的一个摄影师签约,因为发现他拍的所有照片粉丝转化率非常高。” 爱薇觉得,只有将品牌与网红的特点对应起来,才能满足时下年轻人对服装、美妆的个性化需求。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冯敏讲了个故事:大约在100年前有位红人,经历了不幸的童年,成了小有名气的歌女,后来自己开了家服装店,成立了个人品牌。这个姑娘在做歌女的时候,取的艺名叫做“COCO”,她的个人品牌叫做“COCO CHANEL”。
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含义,也是爱薇想要对平台上的网红们讲的:“有梦想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逃不开的网红经济
严格意义上说,网红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无论是电商网红还是主播红人都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只不过没人相信这些年轻的个体能成为商业的“弄潮儿”。
陈琪对蘑菇街的定位是“为年轻女性创造一种线上的生活方式”,就像平时逛街,既有消费也有社交。传统电商只有前者,没有后者,网红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部分的缺失。
“传统品牌跟消费者的关系是非常弱的,但是网红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陪伴粉丝,教育他们如何生活更愉快,怎么吃喝玩乐,怎么搭配,怎么打扮。”施杰说。
这个观点像极了他的朋友白鸦。后者创业开发了一套用于社交电商的交易工具“有赞”,呼吁商家要和粉丝玩到一起,不要再依赖于各大电商给予的昂贵流量,而是建立自己的粉丝圈子,产生源源不断的交易——这正是如今网红团队在做的事。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网红经纪公司鼓山文化CEO冯子末:“眼下整个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会到有人格化的节点上去获取信息。所以,之后的网红只是一种形式,被填充到全产业链里面,很可能会和泛娱乐型的产业链结合。”
这种趋势已经被投资人看在眼里。去年年底,如涵获得了来自君联资本的B轮数千万元融资。不久前,Papi酱获得了来自罗辑思维、真格基金等共计1200万元的投资,估值1.2亿元。
但是,网红并不是标准化的商品,没法简单复制。施杰一直强调公司在“塑造”而非“复制”网红。“决定一个网红高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审美能力,对时尚的理解和把握等,绝不是长得好看就行。”爱薇说。
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网红经济的崛起本质是受经济萧条影响产生的“口红效应”,养眼的网红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一旦经济复苏,网红未必能像现在那么受欢迎。
看点其他新闻:
网店年销售额超700万 90后网红给爸妈在杭州买了套别墅
萧山机场公路5月3日开通 开完全程约15分钟
35岁胡女士脖子不适做了个按摩 结果第二天晕倒了
杭州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解决员工孩子放学没人管的问题
“五一”期间先晴后雨 30℃的气温马上就强势杀到了
北京女白领每天只花5块钱攒钱买了300万的房子 在杭州每个月最低花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