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 应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纲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剑锋告诉记者,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个重点发展领域,浙江制造业在某些方面已经先行。
比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实际上,早在2013年,国家已经把浙江作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的试点省份。2013年,通过“机器换人”,浙江省减少普通劳动用工70万人;2014年1-8月,全省万元工业用工人数下降了9.1%,同比减少了60万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由于这些高端设备的运用,解决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就业。
此外,3D打印、互联网+、智能物流等国家倡导的制造业目标,浙江都先行一步,目前皆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众所周知,浙江的民营资本非常活跃,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徐剑峰认为,浙江要借助《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大量利用民营资本的优势,大量引进全国的高端人才和技术,进而形成高端产业的飞跃发展。
徐剑峰也指出,未来10年的工业发展征程中,浙江大企业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浙江的大企业应起到更大的作用。从目前研发投入数据上看,他们的研发投入仅占工业总投入的20%左右;而在韩国,5家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分别占到80%以上。未来,浙江大企业要不断思考如何借助高端人才、高端技术,下大力气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
政策解读
《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
制造强国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中国制造2025》的全部内涵,工信部部长苗圩的答案是“由大变强”。
如何实现制造强国?苗圩认为,首先要加大“两化”融合步伐,用信息化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让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同时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创造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中国创造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众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产品、新设备的出现。
智能制造
在《中国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在苗圩看来,要做到智能制造,不仅要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还要将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从而彻底改变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
绿色制造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推进钢铁、有色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在《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散布其间,成为贯穿全文的主色调。
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质量
中国制造亟须突破质量瓶颈。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看来,中国在一些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核心系统上,质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长期依赖于进口。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必须从质量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