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的法律责任认定较明确
但目前行业监管仍处于空白
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的朱觉明律师认为,从我们浙江省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代驾行为的责任认定其实是明确的。
省高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有相关规定,代驾过程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提供服务方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代驾司机在从事代驾工作时候,如果造成了客户的损失,保险公司先赔偿。不足部分,再由代驾公司来承担责任,如果代驾司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代驾公司还可以向司机追偿。
而在现实当中,由于很多从事代驾的司机都是“野代驾”,发生事故之后逃之夭夭;也有很多代驾公司赔偿能力有限,或存在非法用工现象,这导致很多情况下赔偿责任难以落实。
此外,朱律师认为,代驾行业目前在监管上还存在空白,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相应的行业规范。比如,代驾公司在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时,由于没有专门针对代驾的类目,只要其符合工商登记的相关规定,都能予以通过,监管也仅限于其经营行为。
与出租行业的政府定价不同,物价部门也没有专门针对代驾行业收费标准的相关规定。代驾行业实施的是市场定价,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而对于交警部门来说,处理违章时,一般按照“谁开车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罚,不区分开车的人是否属于代驾。如果醉酒的顾客没有意识到代驾司机超速、闯红灯、违章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如果缺乏相应证据,违章信息则会记录在违章车身上,事后再去追溯会比较困难。
因此朱律师建议消费者在叫代驾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并签订详尽的服务协议。避免发生事故后,因责任难以界定造成自身损失。
国内首个行业规范近日出台
能否让代驾步入正轨?
其实在很多国家,代驾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也有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行业规则。比如在韩国,汽车销售点、各大消费场所、停车场、加油站等,都有资格认证的代驾公司“巡逻车”在市区内来回巡视,就近安排人员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代驾服务。
代驾司机上车之前,都会准备统一标准的合同文本让顾客签署,条例保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有顾客预约,公司会就近安排人员前往帮助。代驾人员开着顾客的车送其回家,代驾公司的“巡逻车”就跟在其后;送达目的地后,代驾人员则返回“巡逻车”继续在市区“巡逻”。
日前,代驾平台“E代驾”出台了国内首个行业规范《互联网代驾服务平台规范及安全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对“代驾司机的准入标准”、“代驾司机的服务规范”、“代驾司机的监督体系”、“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比如在“准入标准”方面,要求所有代驾司机“必须通过在线报名、笔试、面试、路考、培训、实习等环节的考核。”
在“监督体系”方面,建议参考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设立代驾分。每个代驾司机12分,计分周期为12个月。代驾分被扣完,代驾平台将解除与司机的合作。
在“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方面,明确交通违章要由代驾司机承担,代驾平台代为追责,互联网代驾服务平台需设立不少于200万赔付能力的代驾责任险,处理保险公司不愿理赔情况下客户的损失等。
业内人士认为,这份《白皮书》的发布,对于形成行业自律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代驾平台和公司都会效仿,制定自己规范。但是对于更多的“野代驾”,恐怕很难进行约束。
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代驾公司的资质,代驾人员的准入门槛,收费标准,发生意外时赔偿责任的划分等逐一作出要求。
而市民陈先生则认为,对于代驾公司,政府也应该像出租车行业一样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