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网查了一下,那是个偏远乡镇,有卖炒货的传统。上世纪90年代初,一半以上的人到了杭州、宁波、上海,卖炒花生、瓜子。20年过后,那里家家户户建起了三四层楼房。在杭州炒瓜子的,建起了萧山那种尖尖顶,在宁波炒的,回去建起宁波式样的欧式风格,苏州、上海的,则粉墙黛瓦。当地媒体报道说,当年穷乡村,建起了“万国别墅”。
当然,老孟也是第一批建起楼房的。同时,他也甩了挑子,租了门面炒。
他抹了一把脸,说起自己炒货最好的七年:1999—2006年。
当时,他关了大关一家店后,想想自己干了七八年,都在城市外围打转,这次要到杭州的“中心”来。
1999年,老孟在耶稣堂弄盘下一个15平方米的小店。老孟说,中心就是不一样,他忙到10点多,关了店还要到周围走一圈,看一看人流量,还是很多。
当时,山核桃开始流行,儿子小孟高中毕业,老孟回去把他带到杭州来,先是让他熟悉店,又把他送到临安去,跟人家去学炒山核桃。
老孟5米纵深的炒货店,常常挤满人,小孟回来后,跟着老爸一起切磋炒山核桃手艺。
老孟说,他把炒山核桃和炒瓜子的工艺结合起来,用大铁锅盐炒山核桃。这种方法炒出来的山核桃,味道很好。他再买来精美的包装袋,封装好,有的还要再套上精美的礼品盒。
小孟记得,大约2001年左右,他几乎每天都要跑邮局,给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客人发货,他们都是来杭州旅游来店买了一些,但货不够,所以先付了钱,剩下部分再补寄过去。
更让老孟开心的是,当初选“中心”位置,真是明智。“周边的公司、单位多,他们开会要吃松子,员工福利发山核桃,哎呀,现在想一想,那几年,各个单位花钱有点大方的,有家公司来提山核桃,可能是作为员工福利的,一次就买了2万9千块……”
后来,那一带要拆迁,老孟先就近挪到中山路一年多,店里又增加了炒板栗项目。
儿子小孟结婚,生了孩子。老孟想让孙子这一代,一定要在杭州念书、成长。
“我不担心什么啊,炒货店在市中心啊!”老孟说,只要炒货店还有生意,多花点钱上学,他是愿意的。
2008年,老孟的炒货店,搬到了孩儿巷。
问老孟晓不晓得那一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老孟还是笑着说,咱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在市中心呆着,怎么能不晓得呢?来买瓜子的银行职员都在谈论,记得当时是美国华尔街……
但老孟说,危机没影响到孩儿巷,他的炒货店一次租了两间铺子,尽管上万的大订单少了点,但零售很好,瓜子销量出奇高,可能大家开会,要讨论怎么渡过难关,嗑着瓜子想事情,坚果类的山核桃、松子,也都卖得不错,这些都含氨基酸,有补脑作用,呵呵。
这个阶段,城市房价开始疯涨。老孟回了趟老家,找亲戚帮忙看着,又建了一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