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决定了他的未来。” 一眨眼,宝贵的暑期“闲暇”时光已到尾声。这两天,单位过道里,成年人之间打照面的表情都洋溢着“神兽将归笼”的喜气,都说“只要不聊学习,都是好孩子”,那咱们就聊聊这个不需弯道超车的暑假吧。 体育集训的魅力 今年暑假是家中神兽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 作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巴黎奥运会是他这个夏天最关注的事。开赛前,他看了几则新闻后惊讶地说:“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只有11岁,她和我一样大呀。”可不,同样是小升初的暑假,人家去巴黎为国争光了。 不过他也没有闲着,为了备战暑假的一些比赛,随队奔赴丽水参加为期半个月的羽毛球集训。集训,是运动队用来短时间提升运动员技术水平、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常用方法。在队里训练6年,今年是第一次去外地集训,能远离爸妈的日子真叫人期待。 场馆内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没有空调,用来照明的金卤灯一开,犹如几个热烈的小太阳,光坐着不动汗珠子就直冒。小运动员们还要绑着沙腿,在场地里奔跑挥拍击球,一场训练下来,运动衣的水得拿盆接。 训练出汗多,衣服一天要洗两三回,有的小运动员第一次离家,没人帮忙犯了难。教练教他们可以穿着运动衣洗澡——里外都打上沐浴露,澡洗完了,衣服也跟着洗好了,不失为一条“妙计”。衣服洗好了,但孩子们拧不干,挂在室内半天晾不干,教练又把自己多年经验倾囊相授——用浴巾裹住湿衣服卷起来,果然,卷过的衣服达到了被洗衣机甩干的效果。 且不论球技有没有进步,生活技能肯定是进步了。 训练虽苦,但也有很多快乐。比如助教们跟小运动员打成一片,每晚的走廊上充满欢声笑语。他们都是教练以前的徒儿,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虽然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也在世界各地求学,暑假师父一声召唤,他们从英国、澳门、四川等多地赶回来,协助带训师弟师妹们。训练间隙,大家凑在投影前观看奥运比赛,为大师姐陈雨菲、黄雅琼呐喊加油。 为期半个月的集训结束,运动员们转战衢州,踏上赛场,各自为荣誉披荆斩棘。 这大概就是体育的魅力吧,不仅让你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自律的性格,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收获赛场上的难忘记忆。 夜观中的惊喜相遇 早在2018年,参加了一次杭州植物园组织的“夜观”活动后,它就成了我们家暑假的固定项目。 这也是很多杭州小朋友的欢乐源泉。夏季是大自然中植被最茂盛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出来繁衍生息。白天气温高,它们躲着,到了夜晚,便是这些小精灵的世界。 饭后带上手电筒,宝石山、植物园、西溪湿地、杭州花圃、上天竺……处处都有杭州小朋友的行迹。每个地方因为植被种类的不同,都有着不同的“原住民”。 宝石山上栎树繁茂,盛产甲虫,运气好的话,能撞上一窝蜂拥出巢的双叉犀金龟(独角仙);山径石缝里是鞭蝎的家,还有中华大蟾蜍,丝毫不怕人,冷不丁跳到你脚边。 植物园,因其丰富的植被,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小生命。池塘边有歌唱的弹琴蛙、斑腿泛树蛙、饰纹姬蛙等近十种蛙类;树上有穿着“翼装飞行服”的伪装高手——青黄枯叶蛾;还有躲在枯叶中伺机而动的捕鱼蛛,正在羽化的螽斯,黑暗中展翅的凤尾蝶…… 生态越来越好的杭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处是小朋友们的生态研学“课堂”。 孩子会把夜观中捡到的昆虫尸体带回家做成标本,成为他的生物“大体老师”;从观察蜈蚣捕食蜗牛等自然行为中,他逐渐认识到什么叫“丛林法则”;记得一次夜观,有人发出了“这只虫子死了好可怜”的感叹,当年还不到8岁的他却说:“这有什么,我们以后不都要死嘛。”是啊,我们谁不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呢。 我曾在朋友圈写下:夜观的乐趣不在于吸收多少生物知识,毕竟很多虫子的名字查过就忘;也不在于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毕竟闷热的夏季有时一丝凉风也没有,还得抵御蚊子的攻击。它的乐趣更像开盲盒,每一次出发都充满期待,一条通往树林的夜路,走几十遍,依然常走常新,时不时会有和其他生命惊喜的相遇。 跟着语文课本游中国 “如果各位日后到滇西那些战役的现场看看,请一定告诉烈士英灵们——你们用生命守护的华夏大地,山河无恙,如你所愿。”在陆军讲武堂中国远征军主题馆中,志愿者讲完最后这句话时,整个馆安静了数秒后,如雷般掌声响起,人群中的我们一起湿润了眼眶。 早些年“出国游”盛行,有人戏称“暑假,我在朋友圈周游世界”。这些年却发现,选择在国内出行的朋友越来越多。到了暑假,北至内蒙古、漠河,南到美丽的西沙群岛,往西新疆、西藏,往东大连、青岛,朋友圈开始盛行“跟着语文课本游中国”。 一位搞地质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地理范围,还体现了地形多样性——从海拔最高的高原到海拔最低的盆地,从雄伟的山脉到深邃的峡谷,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戈壁滩沙漠、张掖丹霞地貌……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地形。 走出国门看过世界,才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家门口”。在中华大地,不仅能欣赏各种神奇的自然景观,更能听到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中国故事”,像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像西南联大的故事。 “闻一多先生对暑假的安排很是井井有条,他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大量阅读经子史集四类书籍……”“朱自清从昆明回到成都过暑假,读书写作是他假期生活的主旋律……”“钱钟书在暑假贪看小说杂志,不问功课,被突然回来的父亲发现,措手不及,非常狼狈……”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名人过暑假的有趣故事,在笑声中体会西南联大在昆明八年办学的不易与辉煌。 作家林清玄写下《放暑假》,他面对儿子的发问:“爸爸,为什么放假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他却说,自己像儿子这么大时,并不喜欢放假,因为有干不完的农活。自己就暗暗许愿,长大不要做农人,让孩子真正地放暑假。 对比我们“80后”打弹珠、拍洋片、啃冰棍的暑假,丰富的物质条件为现在孩子们的假期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他们比我们经历更多、看到更多、听到更多。多年后,也许他已经忘记了热带雨林中那只与他对视的巨拟叶螽,但我相信,这些“有意思的体验”终将成为他今后人生中抵御困境的精神盾牌,绵绵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