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初至清末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上,总共产生了五百多位状元,其中有十五位甲辰科状元,包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南宋的卫泾亦是其中之一。 状元稀缺,所以总有故事流传下来。淳熙十四年(1187),昆山人卫泾考中状元,因没有给权臣送礼求官而被雪藏。后来,多亏他偶遇了出巡的太守朱熹,这个潦倒的新科状元才重见天日。其实,昆山卫氏是个大家族,卫泾的祖父就是进士出身,虽然他爹和伯父都是蒙恩荫入仕,但卫泾四兄弟全部考中进士。卫泾或许真没送礼,因其履历表上,也确实是中了状元三年后才得任用;卫泾推崇朱熹也是真的,曾经移檄刊刻朱熹诸经及四书注;卫泾总能从生活中感受到美,他曾为昆山的“淀山湖”写游记,“始觉舟移杨柳岸,直疑身到水晶宫”。 甲辰科六十年一循环,与卫泾相比,前后另外两位甲辰科状元的故事更为波折。卫泾之前的甲辰科状元沈晦是杭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原名沈杰,曾叔祖是大名鼎鼎的沈括,祖父沈遘(音为gòu,意为遇见)是榜眼出身。一出生就拿到一副好牌的沈晦,打法却是各种狂炫酷拽,剑走偏锋。沈晦曾因会试给人代考被罚终身不得入科场。多年后在他人帮助下改名沈晦报名漕试(是对官僚子弟及其亲眷的一种优待,后被取消)并获得省试资格,最终在北宋宣和六年(1124),他40岁这一年成为北宋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卫泾之后,南宋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状元留梦炎,以宋朝状元宰相的身份降元。文天祥被俘至大都,留梦炎曾前往劝降,遭到文天祥的唾骂。留梦炎在宋、元两朝都官至宰相,但《宋史》《元史》均没有为他立传。甚至到了明清两代,凡留姓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声明非留梦炎后代,才有考试资格。 普通百姓对状元的喜爱,是借此寄托对知识与文明的敬仰,以及对个体努力和绝对实力的赞赏。传统中国是人情社会,老百姓觉得皇帝肯定也同样喜欢状元,所以民间传说和戏曲里总有招状元当驸马的桥段。其实,历史上五百多位状元里,有据可考真当上驸马的只有一位,是唐朝会昌二年的(842)壬戌科状元郑颢。 郑颢中状元的时候,皇帝还是唐武宗李炎。四年之后,唐宣宗即位。郑颢这个驸马,与其说是给公主招的,不如说是唐宣宗为了自己的“学霸梦”招的。历代皇帝中,唐宣宗是少有的科举铁粉。这个从小被评价为“不慧”的皇子,可能出于缺啥想啥,对自己不能参加科举耿耿于怀。他特别喜欢跟朝臣聊考进士,还在皇宫的柱子上写“乡贡进士李某”,cosplay(意为扮演、体验)金榜题名。唐宣宗对科举的执念一生不改,死前下诏放了大批宫女出宫,准许她们嫁给文武百官,但不许嫁没有考中进士的举子。 问题在于,唐宣宗钦点郑颢为驸马人选时,郑状元已和楚州士族卢家定了婚约,打算迎娶了。唐宣宗托的媒人是白居易的堂弟、宰相白敏中。白敏中知道,这事属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了,据说他赶到楚州,以朝廷公务的名义把郑颢骗回京城,打包塞给了万寿公主。郑驸马自此深恨白敏中,之后的n年里各种上折子,全方位无死角弹劾白宰相,唐宣宗心里清楚为啥,只能默默压下。 南宋倒是有一个“未遂驸马”,是南宋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状元周震炎。那一年正值理宗为公主物色驸马,主考官丁大全为讨好皇上,挑中了新科进士里长得最帅的周震炎,私下漏题,使周震炎考中第一。谁料人算不如天算,公主见周震炎年近三十,嫌他老,这事就这么拉倒了。后来丁大全被罢官,牵连周震炎被褫夺状元头衔,降为最末一名,最终死于贬官途中。出来混,果然是要还的。 南宋宝祐四年(1256),569位进士登科,这一年的状元名垂青史,叫文天祥。自此,在南宋王朝最后二十年里,又产生了8位状元,其中,有69岁上阵御敌的壬戌特科状元谢元龙,有绝食殉国的抗元名将乙丑科状元陈文龙,更有只身出城受缚保下广州全城百姓免遭涂炭的辛未科状元孙镇孙。这些文状元们是被当时社会和后代历史盖戳认证的王朝精英,在历史和人生的转折点上,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宋史一页,自此留痕。 (注:α、β都是希腊字母,α意为第一、开端,小写的β在经济学范畴,是一种风险指数。《时代的β与个人的α》是在讨论努力、时代与运气如何塑造了相对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