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蔑志》 阿剑 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4年3月 诗人阿剑为他的出生地作传,“以诗写史”,足见他的雄心和初心。以地域为题材的这一类诗歌有着清晰的文学传统。不少当代诗人怀抱着隐秘的冲动,并将之付诸语言行动。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的马贡多、希尼的贝尔法斯特、莫言的高密……这一类诗歌通常可以归为地域性诗歌。 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性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让曾经近乎静止的故土或出生地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动,以至于现代和传统之间出现了缝隙。地域性诗歌是弥合缝隙的一座桥?抑或是在语言中重建故土以及无处安放的乡愁? 按照现代性诗歌美学的观念,任何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不过是一个语言活动的场所,地方性知识蕴含着的历史人文记忆和民间智慧,只能作为存在的场域,或者存在的背景。 在地域性诗歌的写作中,地方史使得传统和现代获得了一个微妙的链接,使沉默的词语再次出现在语言的秩序中,使逝去的空间重返诗的时间的创造。 阿剑的《姑蔑志》是一次可贵的尝试,除了表达对故土的热爱,重要的是他在地域性诗歌的惯常写作范式之中有所突破。惯常的写作范式大致有如下情形,其一是赞美故乡,发怀旧之幽情,表现为情怀的地域化;其二,将故乡的风物和地方性知识主体化,通过修辞转变为一种主观情绪、思想和意志的表达;其三,带着“旧即是好的”的潜意识,总在过去停顿。 在阿剑的《姑蔑国》,他不想成为一个故土风物的图解者或历史人文的解读者。地域性诗歌,就像打工诗歌、工业诗歌或外卖诗歌的命名一样,实际上还是基于题材意识。地域性诗歌要在传统和现代、记忆和当下、历史和此地的维度中形成真正有语言学意义上的作为,要在当下挖掘深邃而厚重的诗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