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读书之年
2024-04-19 11:40:28杭州网

每一个阅读者都有一个“最美阅读故事”,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也变成了一本书。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

1.

我读初中的时候是20世纪的80年代,街上有很多报刊亭,当时的书大多是一元左右,杂志也是。在文二路下宁桥这个地方有一个报刊亭是一位老太太开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喜欢文学,经常去她那里买《人民文学》《收获》之类的杂志,我对文学的基础教育来自于此时。

特别喜欢的是《收获》,虽然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并不一定符合这个杂志的定位。《收获》封面的字体是繁体字,我当时不知道这个“穫”怎么读,有一次跟老太太说:“请帮我把这本《收穗》拿来。”她非常奇怪地看着我,说,“这里哪有《收穗》这本书?”我说就是第几排第几本,她说这是《收获》,不是《收穗》!

老太太鄙夷的眼神是我此生难忘的,带着居高临下的傲慢,像是一本深奥的书拒绝读者,我一直觉得那是文化的积累所带来的。在以后的很多年里,这眼神如同影子追随着我,并非羞耻,但就是骨鲠在喉,因为我把“收获”读成了“收穗”。在老太太的眼神中,当时整个人都懵掉了,整个脸都在发烫,但即使如此,还是执着于把书买了下来。

不求甚解和如饥似渴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态度,是我读书过程中左右摇摆的两极,可能很多人也是这样。在这两者之间,我找到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平衡,并在那里看到自己清晰的形象:我喜爱什么样的人生,我在书中能够获取到的知识,我用这些意象让自己完整起来。

一个人面对书,其实是一个抵达的过程,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误入歧途,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够不断重新确定方向。

就像很多年后,我终于可以坦然说出当年的这段窘迫和尴尬,但我并不怨恨当年那个老太太,甚至隐隐有些感激她的眼神,毕竟,她还是把书卖给了我,就像是一件礼物。

2.

无论有多少交游和旅行,我的人生依然是狭窄的。从更大的视角去看,书其实是平行世界的存在,当我们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无疑是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所带来的惊奇和波澜会迎来经久的回声。

书有它的疗效,但这个疗效因人而异。

前几天,我去参加乔司监狱的“2024读书季”活动,在明亮而沉重的太阳底下,面对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因为自身种种欲望的诱惑而身陷囹圄,读书成为他们的一个通道,读世界,也在读自己。

那个时候我想,我们有时候也是在这样狭隘的井中:在低谷和高潮之间摇摆。对于我来说,摆脱某种压抑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0公里左右的长跑,比如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最重要的,是对自己心态的调节,让自己平静下来,既不要自艾自怨,也不要自我膨胀,把生命看作一个过程,目前只是在过程之中。

对他们来说,阅读书籍的过程,可能也是一段重新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也许,在读别人坚强的灵魂时,他们也可以战胜过去的自己,塑造一个新的自己。

这本书需要自己来写:命运之书。

每一个人其实都一样,杜甫写过一首《柏学士茅屋》,把为什么要读书诠释得清清楚楚:“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很多时候,书就是为自己读的,只要你有心去读,书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3.

“书非借无以读也。”关于读书,这是颇为经典的一句话,也是对心态的一种描摹: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人心有时候非常吊诡,对于读书也是一样,于我,是恨不得把书都买下放在书房中才心满意足。我把自己比作是书蠹,就是在书页之中才能悠然,这意思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笔下有着生动的描述: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皮日休的这首诗就叫做《读书》,而书蠹还有一些很好听的名称,比如衣鱼、壁鱼等,最直白的就是叫做书虫。

前年我重新装修了一下住房,因为担心书放不下,我跟设计师说:除两个卧室之外,所有的墙壁都设计成书架。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我并不满意,重新设计,后来整套房子布满了书架。现在书架全部放满了书,还有很多不常看的书打包放到了地下室里。

设计师当时一脸茫然,大概很少遇见这样的客户。

事实上,从见书就买到如今,我也在成熟:现在不会冲动了,只有看到确实好的才会买。但某一个作家的某一本书,尤其是翻译某一个外国作家的好书,我会买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说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我至少有四个以上不同的版本。各种版本的译作对照着读,会有意外的收获。

读书人的世界,是丰富的,或许它会以一种单调的形式呈现。

4.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的《劝学诗》如此写。但是在我看来,读书从何时开始都不会晚,这和元代大画家黄公望从50岁开始才真正绘画是同样的道理。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很窄,很平淡,但读书会带来很多丰富性,有很多时候你期待成为某一种人,它会带给你相应的感受。

在我6岁刚刚识字的时候,爷爷带我到镇上,问我要什么礼物?我说给我买本书。我们来到新华书店,买了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那个时候只有这类书我能够看懂,里面有插图,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而书中预言的很多东西现在都已经实现了,比如手机等。

这对当时一个懵懂的乡村孩子来说是何等的震撼:没有线,能够通话;能把米培育成西瓜一样,一顿饭就煮一颗米就可以了。

读书对人生的这种雕琢其实一直都有,就像最近正在杭州发起的寻访“最美阅读故事”,每一个阅读者,每一个故事,都在改变着每一个人。阅读,当然不是在某个简短的时间,而是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也变成了一本书。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李郁葱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桑蚕丝织文化撞上当代艺术!浙江省非物质文
启动实施创新产业园“三年强园”计划 钱塘
2024未来数商大会在杭州举办 未来科技
离开工位来杯“手冲”!杭州一楼宇商圈请来
浙江启动“AI智领者合作计划” 为企业云
襟吴带泠——中日篆刻和印钮雕刻学术交流展
杭州高架月季将达盛花期 培育它们的“秘密
广州天河“1·11”驾车撞人案罪犯温庆运
昨晚,周杰伦喊话杭州大爷!网友:大爷是你
女子向大熊猫运动场投掷饼干 被列入终身禁

杭州影像


一台废旧家电的奇妙...

云雾缭绕山水间

空中花廊

将“问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