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杭州古道寻踪
2023-07-21 10:47:03杭州网

望文生义,古道是古人走过的山径官道,亦有年代久远的驿道之意。在现代交通迅速发展之前,古道往往是两地或多地的交通、贸易要道。在冷兵器时代,其中不少还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

随着岁月流转、社会发展,古道除了供人通行穿越,承载的历史、人文、社会价值也越来越深厚和丰富。杭州的古道尚留存于世的已经不多,且让我们盘点一番。

龙坞古道:钱镠曾途经此处去贩盐

杭州小和山一带,因著名高教园区而闻名,这里离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咫尺之遥,莘莘学子在绿树丛林围绕中的校园和城郊最大的森林氧吧中完成学业,必将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但在60多年前,这一带还是杭城西郊的不毛之地。再往前追溯,有一条始于小和山下,为余杭、富阳等地村民穿山越岭至杭城郊外的“龙坞古道”。古道以午潮山为核心,平均海拔300余米,全长10余公里,是杭州目前保存较好的一条森林古道。

让我们想象一番这样的情景:千余年前,在这条蜿蜒曲折、人烟稀少的午潮山山林道上,每隔数天,便见一壮汉和同伴挑着盐担儿在此疾走,从树林里一闪而过——这壮汉,便是私盐贩子钱镠。据说,钱镠的路线是从海盐澉浦镇一带产盐区买进海盐,翻过人迹罕至的午潮山,挑到安徽南部山区换取大米,再将那边的大米挑到临安一带出售。

“我家世代以田渔过活。”其父钱宽毫不掩饰困顿穷厄的家庭境况,即使儿子后来当上了吴越国国王,他依然这样话说从前。而彼时钱镠冒着成为阶下囚的危险,偷偷贩盐,只是为了赚取不多的一点差价。

钱镠的这种胆大心细、吃苦耐劳、不惧艰辛的性格和冒险精神,是他自幼在家人的随意放养中形成的,这类性格和精神又促成他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治理吴越国,使之一跃而成为当时诸国中的经济强国。

时间到了北宋,喜欢游山玩水的钱塘才子田艺蘅,也曾从这条古道不紧不慢地经过。他是为了饱览午潮山山景而来,还写有一首七绝《白龙潭》:“斜攀鸟道凌虚久,俯探龙渊历险多。瀑布自天飞怪雨,石门如峡锁惊波。”运用“鸟道”“龙渊”“怪雨”“惊波”等一系列意象,描绘了午潮山胜迹白龙潭的意境。

同样喜欢到处游走的近代作家郁达夫也曾不辞辛苦地徒步穿越龙门山道,并写下了一篇游记《龙门山路》:“午潮山在杭、余两县交界处,高五百有四公尺,山顶有泉如井,曰子午泉,每日子午时,其水升涨如浙江潮,因此有名潭在听法庵下二百步,险涩异常,仅可侧足,不容正步,潭深千尺,奔流下注,如泼万斛玑于碧玉,其泻响作声,轰雷疾霆,哀丝急竹,莫喻其变也。”描绘白龙潭的险涩和深不可测,与田艺蘅的七绝《白龙潭》有异曲同工之妙。

龙坞古道的现状如何呢?我们不妨听听当下登山爱好者招揽同伴时对此的描述:沿途古道沧桑,巨石嶙峋,植被丰富……有貌若巨狮的狮子岩、酷似立鸟的石鸟、宛如刀削的子排岭,还有仙人桥、鹦鹉岩等。尤以千丈崖最出名,悬崖高数十米,如刀劈而成。离千丈岩不远处的小龙湫,山体清沌、飞流击石、水花四溅……

豆腐皮古道:出自民间,取名很接地气

在如此这般的大山里,还有一条修建于隋唐时期的“豆腐皮古道”。“豆腐皮”这一十分随意的取名,一看就知它出自民间,缘由是富阳受降镇东坞山盛产一种已有上千年制作历史的豆腐皮,这类豆腐皮薄如蝉翼、轻似绢纱,有“金衣”之称,且为历朝历代的贡品。

从前,每天一早,村民便肩挑一箩筐装得满满的豆腐皮越山过岭,从东坞村经午潮山进入杭州,此时,城里的餐馆、寺庙正等着它做成各式各样的素食供顾客、香客享用。

这条古道掩隐在东坞山山村背后的一片竹林里,入口处位于大洋坞水库旁,故又称“东坞山大洋坞古道”。古道长约5000米,两侧古木参天,林木森森,石砌的台阶依坡而建,苔迹斑斑,至今依然保留着原生态模样。登顶后可原地返回,亦可徒步再穿越,一边通往著名的龙井茶产地梅家坞,另一边则是绝壁如峭、险涩异常的午潮山白龙潭。

龙坞古道周边不仅有丰富的山林景观资源,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也十分可观。旧时,午潮山山间有一座千年古刹金莲寺,拥有寺田百亩,庙宇宏伟,沿着古道上山的香客络绎不绝,长年香火鼎盛。此外,还有诸如抗金女英雄梁红玉镇守过的石关、方腊起义进攻杭州时的点将台、勿忘国耻纪念地、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在白岩山山麓的墓地等。

乾隆古道:乾隆总是朝着龙井方向走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才40岁,正是人到中年,身强力壮之时,又是刚从北方来,对江南的一切都十分新奇,他喜欢登山游览,在驻跸“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府时,居然四度登上龙井山一带去品茶赋诗,蛮有兴致地观看茶农采茶、炒茶。

乾隆在杭州府登山的路径虽然略有不同,但总是在护卫近臣的簇拥下朝着龙井山方向而去,后人便将其登山的路径统统以“乾隆”命之:问茶古道、乾隆御道、乾隆古道。

“问茶古道”不用猜也知道乾隆是去龙井品茗名茶的,因为“龙井问茶”是西湖十景之一。古道沿龙泓涧而筑,长约600米。而名为“乾隆御道”的,全国有好几处,凡是为乾隆北巡、南巡修筑的辇道一概被称为“乾隆御道”。杭州的乾隆御道是一条专门为乾隆帝巡幸老龙井而铺筑的山谷小径。此外,还有命名更为直接的“乾隆古道”,这条通往龙井一带的石径是杭州三大著名古道之一,位于杨梅岭至满觉陇附近,现今途经茶博龙井馆区、翁家山、水乐洞、龙井寺、龙井山园、龙井茶室、上满觉陇、烟霞洞等名胜古迹。

乾隆嗜好龙井茶的习惯,兴许是他在南巡杭州府时养成的,后来还影响到其母孝圣宪皇后。直至晚年,他越来越嗜茶如命,每天以饮茶为乐,茶艺也愈发精湛纯熟。据传,在他85岁退位前夕,一位近臣为此感到十分哀伤,小心翼翼地对他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听后却哈哈大笑,回道: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结束南巡返京之后,在杭州府留下了18棵“御茶”,一个与“御茶”相关的传说和32首诗歌。已经过去了200余年的18棵“御茶”已真假难辨,他留下的32首诗篇倒可赏读一番。《再游龙井》是乾隆第四次沿着山间小路步行到龙井后所作的诗篇:“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斯诚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

徽杭古道:胡雪岩做大做强胡庆余堂

清道光十六年(1836),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府(今黄山市)绩溪县湖里村,家境一贫如洗,13岁时,少年胡雪岩决心出走穷僻的家乡另找他途。

他肩挑背扛简单的行囊,沿着一条盘山小道朝气蓬勃地往前走,那是条全长20公里,一路凹凸不平的徽杭古道,沿途峡谷中溪水潺潺,一挂挂瀑布流泻而下,还有那些山花盛开的山崖和成片的青翠草地,山间有茂盛的植被。他一路走走停停,在古道旁五里一设的茶亭里不时地歇脚喘气,向施善人讨一杯茶喝,成人五六小时就能走到古道的终点,他花了几乎整整一天,才抵达繁华的杭州城。

“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这是古人对徽杭古道和徽州人的评价,想不到他自己也从头到尾地经历了一趟,从此开启了他辛苦不易又跌宕起伏的人生。

同治十七年(1878),他55岁时,在杭州吴山北麓大井巷创设“胡庆余堂”国药号,并以“戒欺”设定为胡庆余堂的立店之本。

胡庆余堂生意日渐兴隆,前来买药的顾客络绎不绝,国药号也越做越大。1949年以后,胡庆余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国最具历史风貌和人文特征的中华老字号单位。

胡雪岩年少时一路艰难走来的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宣城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始建于唐朝,旧时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一条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途中有一重要关隘叫瑶瑶岩,岩高达海拔424米,被称为“江南第一关”。

这一带山势险峻,怪石嵯峨,自岩脚至关口设有1400余级台阶,关口刻有“径通江浙”的魏体大字,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四周雾霭茫茫,天地几近一色,足见古道之久远和关隘之险要。

不知小小年纪的胡雪岩是如何肩挑背扛、翻山越岭闯过这道险关,一步步走到杭州的。

徽杭古道名气颇大,是我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历史上曾对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山间走廊,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杭古道赫然在列。

安顶山古道:朱元璋避难安顶山

“西风落木绽黄花,牛背村童笛正佳。曾识倚楼人听处,每闻吹月鹤升遐。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晚华。冷露下天星斗润,烟波声到是谁家。”(《横秋风吹笛》)

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的一首诗,隐含了他童年的一段凄惨往事。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时家境贫寒,生活凄苦,曾为“牛背村童”,每日替他人放牛自谋生计。当时濠州闹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二哥。贫穷潦倒的他,16岁便进入离凤阳府东南二里的一个小庙宇,当了小和尚(小庙宇在朱元璋登基后被赐名为皇觉寺)。25岁时,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曾跨省越界来到富阳一带招揽人马。不料事情败露,为逃避元军的穷追不舍,他钻进了一座大山,这座大山,便是富阳安顶山。

安顶山古称“庵顶山”,因山腰建有“大西庵”而得名。彼时大西庵庵里有3名道士在修行。一天,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道士起身相迎,并沏了一杯安顶云雾茶递过去。其时朱元璋正饥渴难忍,连喝几大口,感觉茶叶很不一般,香气、味道十分独特,遂问道士:此茶有何来历?道士便带他登上杨树岗,在山岗上只见氤氲弥漫的山间浓雾,隐约可见18蓬茶树,他眺望后连连赞赏:“安顶云雾茶也。”

朱元璋登基成为明太祖后,安顶云雾茶便成为他钦点的贡品,从此安顶云雾茶享誉南北。

位于富春江南岸,隶属于里山镇的安顶山,为霞岭余脉,由萧山延绵入境,最高处海拔790米,终年云遮雾罩,雾遏茫茫。但凡天气晴好,驴友一路登上山顶,只见路两侧林涛竹海,泉水淙淙,向南望是千岩万壑,群山环绕,溪流跌宕,往北远眺又是一川如画,富阳城尽收眼底,风景甚佳。

安顶山古道全长10来公里,“千尺安顶通小径,绿茶清韵笑东风”,说的正是安顶山闻名于世的古道和云雾茶。

古时,安顶山山道也是走私贩盐者的一条隐秘通道,不时地出现那些生活无着,不怕坐牢的壮汉身影。如今当然已建有盘山公路,但不少茶农依然沿着这条古道采茶运竹、探亲访友,还有山民从这里外出去做生意,古道至今完好,并没有被废弃。

古道沿途有古寺庙大西庵遗址、明清竹制造纸遗址,台门石、狮子石、平台石、石鸡石、飞凤岭、田基坪、岩坎瀑布等,峻岭奇石、山村景象和历史人文景观同生共存,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登山,一边登山一边寻找朱元璋在此避难留下的遗迹,别有一番意趣。被人们津津乐道数百年的故事传说始终不离朱元璋,这里随便选一则说来听听:

相传古时有道士在安顶山大西庵里修行,一日晚上,寺院的住持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一老者自称是安顶山小金龙,说是天庭玉帝在某年某月某日颁过旨,安顶山须千年佛地与千年龙地轮回序换,如今安顶山佛缘已尽,龙缘将至,望及早搬家让出寺院让龙栖身。住持哪会相信老者的轮回序换说,便随口答道:老衲年不逾百,哪知千年之事?迁寺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等到屋顶开花,冷饭抽芽。

次年春天,安顶山来了位看牛娃,在寺院边搭了间茅屋悠悠而居,还在屋旁栽了不少丝瓜秧,这些丝瓜藤昼长八寸,夜添一尺,没几日便爬满了屋顶,绿色的屋顶上还开满了金灿灿的花朵。这天,住持见看牛娃在门口吃着绿豆芽炒冷饭,便打趣道:“冷饭抽芽啦?”牛娃听后笑了笑,回道:“屋顶早已开花,冷饭自然要抽芽了。”说罢,牛娃的身影忽然消失,而天空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随着一道闪电,只见一条神龙腾空而来,瞬间山崩地裂,安顶山的寺院不见了去向,代之以山顶一个深不可测的潭渊。

让人颇感奇特的是,现下驴友踏着由大块黑色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上山,登上顶峰果真见有一泓深渊,当地村民也素来直呼其为龙潭。那么问题来了:是先有传说后有龙潭,还是先有龙潭后有传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开阳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州亚运会首批代表团物资顺利运抵入境
杭州剧院45周岁生日放送“炸裂”剧目单,
以亚运之名 传递文博精彩!“亚运风采 文
小区地下室“隐秘的角落”重归公用 这一回
30个定段席位抢得22个!杭州这所学校再
绍兴市举行“护航亚运”联合应急通信保障演
攀岩爱好者野外攀爬被困悬崖中间  进退两
坚持有逃必追、一追到底 上半年全国共追回
战友牺牲6年后,他又打了申请……
禁毒干警办案途中殉职,其参与案件由战友接

杭州影像


从“众人议”到“众...

中伏开始了!雷阵雨...

戏水觅清凉

快拍 | 刚刚的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