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丁云川 除了杭州西湖,惠州也有西湖。 去年国庆,我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东麓,见到了宋代钱塘女子王朝云的墓地。一旁还立有清代惠州知府伊秉绶书的《苏文忠公朝云墓志铭》(见下图):“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三年七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遯,未期而夭。盖常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意。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是归。” 碑文119个字,写尽了王朝云的一生。 自王朝云辞世已有千年之遥,她的葬地距故乡亦有千里之远。同为杭州人,总有几分乡情。回杭后,我不免对她的过往做了详细考查——王朝云,于嘉祐七年(1062)生于钱塘。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秋末,离杭赴山东密州任职。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曾载,熙宁七年,苏轼纳朝云为妾。 据徐清祥先生所著《苏东坡雅事》记述:王朝云家住保佑坊(今为中山中路附近),其父开扇铺,某日雨后天晴,苏轼路过王父扇铺时,一脚踏下去,不慎被门前泥水溅到衣衫上。王父见之,便请苏轼进门,招呼女儿朝云给苏轼替换衣衫。苏见王父一副病态。王父告曰:自己患痨病且咯血。其妻已故,而今他们是父女相依为命。后来,苏轼来扇铺还衣取衫,王父已命在旦夕,托求苏轼将女儿收养为妾。苏轼看朝云是个聪颖敏捷的小姑娘,便将其接纳。 元丰二年(1079),苏轼受“乌台诗案”牵连入狱,17岁的朝云为苏轼担心不已。同年十二月,苏轼出狱。春节前夕,苏轼又要调任黄州任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轼一家离开京城赴黄州。在黄州三年,苏轼过着“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清苦生活。元丰六年(1083),王朝云得子,苏轼从《易经》中取三十三卦中的“遯”(注:音dùn 意为归隐)字,取名苏遯,小名干颀。遯儿满月时,苏轼写了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又接诏命,任汝州(今河南)团练副使。四月中旬,一家人离开黄州启程。七月二十八日,正是酷热暑天,船停泊在金陵(今南京)江边时,遯儿中暑不治,死在王朝云的怀里。这个可怜的小孩,还不满1岁。王朝云悲痛至极,泪流不止。苏轼写下:“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绍圣元年(1094),苏轼谪惠州安置,王朝云决意伴行。他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因无官舍,只得住在嘉祐寺里。 王朝云痛失爱子,郁郁寡欢,常入庵堂寺院,青灯黄卷伴度时日。那时的惠州被视为南蛮之地,对一个在青山绿水间长大的杭州女子来说,水土不服,终使她身染疫疾而不治。弥留之际,苏轼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王朝云口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此日为绍圣三年(1096)七月初五。 苏轼将王朝云安葬于惠州丰湖(今西湖)栖禅山寺之东南,并为其建了一座“六如亭”,还写了《朝云墓志铭》《殢(注:音为tì)人娇·或云赠朝云》《西江月》《悼朝云》等诗文,寄托他的深情和哀思。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于嘉庆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看到王朝云墓地已一片荒碣,于是在嘉庆六年(1801)修复了王朝云墓,并补刻了苏轼的《朝云墓志铭》。 王朝云去世时只有34岁,但她“敏而好义”“忠敬若一”,凡拜谒过她墓地的文人墨客又有谁不为此一声叹息?福建人伊秉绶精篆隶,他宽博古厚的书风,也为这一段过往,书写了一种天然与静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