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阅读 | 《中国神话史》 袁珂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 《纸上寻仙记》 锦翼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年4月 刚开年,一部《中国奇谭》的动画片让人们仿佛重新看到了当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造了《天书奇谭》《九色鹿》《神笔马良》的上美厂的风格。这一次的“奇谭”聚焦点落在“妖怪”身上,很多故事来自于古代志怪小说,如《鹅鹅鹅》就来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 只不过这些书是有些门槛的,难找也不易读。神话,好像有着无尽的创造力,而读神话,未见其人之前,像是听见了古人的脚步声。 有一天,我胡思乱想之间,脑中突然自问:中国神话中到底谁是第一大神?答案应该是盘古,毕竟他开天辟地。但认真再想一下,盘古之上还有人吗?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已经有点模糊,就决定再去书里找找。 我在书架上发现了《中国神话史》。作者袁珂被称作是中国神话研究第三人——前两人是鲁迅和茅盾。这部《中国神话史》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出版,再早30年,他还出版了《中国古代神话》一书。袁珂先生把神仙这两个字拆开来解读,他认为神话和仙话是有区别的。 神话类似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以及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它们讲述的故事,归根结底都是古人不屈从于自然与命运。神话里,盘古化作了天地万物,夸父倒下后,身体变成山峦,手杖化作树林,精卫更是用精魄化作小鸟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即便是再不屈从的超级大神,还是会死去,体现出万物有始有终的自然规律。 仙话就不太一样了,它的标准流程是这样的:主人公从小励志求仙,一辈子都在追求长生不老,幻想能寿与天齐,最后因缘际会或者是铁棒磨成针,感动上天,在仙人的导引下升天——这是一场向人类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挑战。在袁珂先生来看,这是一种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体现,至于后来道教流行之后的那些炼丹成道的故事,在他的评价体系中更是“下乘”作品,不值一提。 我看完了袁先生搜集的古代神话故事,其中像《眉间尺》这样故事曲折的神话并不算多,对于熟悉《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故事的我们来说,显然有些不过瘾。于是,我放下了古代神话,转头去看“仙话”故事。 以前看过锦翼写的《纸上寻仙记》,看时乐不可支,因为里面的话题看似无厘头但又在情理之中,比如“神仙吃什么?”“穿什么?”“怎么上厕所?”“神仙的乘车问题。”这次再重读,还是觉得有趣,又长知识。 标题虽博君一笑,内容却是极其扎实的,简单摘录几段—— 观察神仙们的这些农作物,会发现三个特点,第一是成熟周期长,动不动就几千年,《西游记》里蟠桃就分3000年、6000年、9000年一熟。第二是个头大,《神仙传》上说沈羲见到了太上老君,老君给他吃了两枚枣,跟鸡蛋一样大。第三是质量高,密度大,凡人一吃就饱,一顿顶好几顿。酒更不得了,度数特别高,麻姑下凡带给大家天上的酒,必须要兑了水才能喝,否则会肠穿肚烂。 当山海经时代过去以后,神仙们就开始制定规矩,例如什么级别的神仙应该乘什么样的坐骑等等,具体怎么规定,由于涉及天庭机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各类笔记故事可见一斑,如《集仙录》里有个女神仙叫谢自然,当她还是个预备神仙的时候,天庭来了一群人到她家里,有人就观察到“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作为预备役神仙,她上天庭培训的时候是一只麒麟来迎接她,她回来的时候就派一只黄鹤过来。估计这里面也有讲究,据我猜测,天庭一定有个“公共坐骑管理处”,或者每个天庭的部门都有个“小车班”负责为神仙安排各类车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孙悟空,他的职位是个弼马温,管理天马,应该属于天庭小车班下面的一个分支机构,但是我们看谢自然家里那些神仙分三类,根本就没有骑马的,这说明骑马的神仙官职非常低,根本就不入流,难怪孙悟空嫌官职太小。 兜兜转转,因为一个疑问,读了一系列书,看了一堆无用却有趣的冷知识。无论是神话还是仙话,阅读都是一种乐趣,是传统之美的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