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慢读杭州
 
 
方山印记
2022-07-08 07:54:42杭州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杭州方山矗立在三墩、五常、仓前、良渚方圆近20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登此山虽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在此平原上长大的我,每天清晨推窗远眺,不免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感受。

一座并不嵯峨巍然的山,却能岿然屹立于平原之中,且有来历和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山如金印,似是迎接东方来客

据《杭州府志》记载,“方山在县北四十里,一名金印山,盘山而上,凡七弯石磴百级至顶乃方,故名。在崇化乡高三十丈,山惟怪石高数仞,凭空起。”《钱塘县志》有明朝诸长祚的《方山记》:“由北河遡禹杭塘折流西,悉桑畦菜陌,环匝沃壤,舴艋刺刺,行苗叶中,迎舟如帆,有积石焉,平地介立,不联罔以成高,不托势以自远,虽无穹隆之致,弟帆随波转,面面如琢。”

可见这山还真如金印,东南地势平缓,似有迎接东方来客之礼;正南挺胸叠肚,面向北高峰,有不甘示弱之堂堂正气,又似弥勒佛大肚宽容,慈心无量;西南巍峨陡峭有纳余杭塘河水西来之川。在诗人吴煌《游方山诗》中描绘了方山早春的清秀与邻居老人喝酒忘归,小孩门立、鸬鹚飞掠的美好景象,诗这样写:

“山川是处引清晖,二月春寒花信稀。喜得邻翁相对饮,从来游子憺忘归。村深牛犊临门立,溪涨鱼鹰掠水飞。百尺游丝芳草涧,升平宴赏莫教违。”

另一位诗人徐懋升的《游方山》则写了秋天品茗的美景:“偶同松桂侣,步入薜萝村。汲水穿灵石,烹茶憩荜门。桐林花晚落,竹径鸟晴喧。远尚情徧洽,空山坐对言。”

我青少年时代在三墩中学方山分校就读高中,后来上山教书,复习准备高考,每天观赏山之美色。校园在正南山脚下,眺望窗外就能欣赏山坡上一垅垅茶叶似波浪彼此起伏;偏东的山坡上有一片毛竹园,翠竹青青摇曳婆娑,还真有“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的韵味。学校没围墙,课余、我们经常上山或步入竹园中休憩或登上山顶徜徉,侃侃而谈,流连忘返。在我的脑海中方山是美丽的,“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是令人向往之山。

方山顶上坐北朝南矗立着一座寺院大门,寺门正中上方金黄的“金印禅寺”四字清晰可见,大门二侧的对联“诚意拜观音健康平安,真心敬佛祖福泽万代”尚可辨认。寺院内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左右二侧有土地殿和三官殿。每到农历初一、十五寺院香客云集,香火鼎盛。

三官殿纪念治水功臣,弘扬大禹治水精神

方山的金印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金印寺在1986年重建),据《湖墅小志》卷一中记载:“观音妙智院在余杭塘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张彦捨宅为寺,绍兴时改今额,见成化杭州府志。”

观音妙智院位于方山顶西北角,后改为金印寺,有前三间,后三间,两穿堂,供奉观世音、弥陀佛、吕洞宾和诸天菩萨。明代为纪念治水有功人士陈浑、归珧、杨时,先后建有三官殿、三贤亭、空中戏台等。

陈浑,字子厚,东汉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任余杭县令,政绩突出,尤其是兴修水利、迁建县城影响较大,任内治理苕溪河,辟建南湖,是建造“西险大塘”创始人。其水利工程惠及杭州、嘉兴,造福子孙后代;归珧,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任余杭县令,重视水利建设,疏浚南湖,开辟北湖,为治理苕溪水患作出了贡献;杨时,北宋曾先后任余杭县令、萧山县令,保南湖建湘湖有功。

想必寺内建三官殿、三贤亭希望人们朝拜和纪念治水功臣,弘扬大禹治水精神。

明朝诗人田艺蘅在《重游妙智院》诗道“历历湖山忆苦游,香台迢迢白云秋。老僧不省来时路,共倚寒松问沃州。”描写了诗人游览妙智院与僧人同乐的心境,刻画了诗人的高旷磊落、好游寄情的个性。清雍正年间又建有蚕王殿,鼓励养蚕产丝。可见此寺院在宋明时期一寺多神、神贤合院、士僧同乐,具有很强包容性。可惜的是,金印寺在抗战时被日军霸占而毁。

寺院后院有一潭碧泉,幽深清澈,此潭形似葫芦,旁边有一颗树,现在已枯倒在潭边。民间传说,方山是座孤零零的小山,周围方圆几十里都是一马平川。山也不高,只有六七十米,可是山上草丰树茂,望去一片葱绿。巴掌大的山顶西南方向有块断崖,崖下有个小小的水潭,形如葫芦,人们都叫它葫芦潭。别看葫芦潭小,但有三个特别的地方:一是潭水不深,但一年四季不干涸;二是潭边长着一棵枫杨树,就像撑着的大伞,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三是树上有个凤凰窝,每天太阳落山后有只凤凰从北方飞来,在潭里欢快地沐浴,再飞到树上窝里栖息,在太阳升起之前飞离而去。

有一位云游的方丈经过这里,看到风景有些特别,就在山顶上建起了一座寺庙。寺庙香火很盛,前来礼佛念经的善男信女很多。每天五更天,寺庙里就响起了一阵阵木鱼钟磬。这一下可坏了,凤凰每天都受到惊扰。朗朗的梵呗和诵经让凤凰不得安眠,尤其是明亮的烛光,令凤凰误以为太阳升起,就迫不及待飞离而去。说也奇怪,自从凤凰离开以后,这棵枫杨树就干枯而死。接着,葫芦潭也干涸了,里面野草丛生。

上庙毁于战争,下庙毁于无知

其实,方山一直有山上庙和山下庙两个,在很长一段时间,山上的金印寺名气大香火旺,而山下的庙影响力不够,香火不旺。为此下庙大兴土木,改造各殿并修缮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山上占据着日伪军,寺庙被霸占破坏,香客不能上山烧香,庙宇惨遭毁坏,最后倒塌,山上的金印禅寺就消失了。山下的寺庙香火倒是越来越旺,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从三墩到方山,有十八个坞停满了烧香的船只,路上香客络绎不绝,庙里香客熙熙攘攘。可惜,当年大炼钢铁时把下庙给拆了。

上庙毁于战争,下庙毁于无知。

方山上庙、下庙消失了,但一潭碧泉,一棵树还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下庙的原址及附近建起了方山中学(双桥中学),学校组织学生在山顶上学农劳动,经常到这个潭里挑水,浇灌蔬菜、番薯等,这潭水碧清幽深,夏季酷暑冰凉透彻,冬季严寒热气腾腾,即使大旱河水干枯,这潭碧水永不涸竭。且在这一泓碧泉边,还真有一棵枫杨树,树冠不大,却枝繁叶茂,我们经常在潭边的树下休憩。山顶上石坑边、岩崖旁、四周屹立着零星的青松,有迎客松、马尾松、油松、五针松等,实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在学校教学楼后面,我们教工宿舍的西面,原来下庙这潭碧泉终年有水,四季不涸。是学校师生的饮食之水,也是生命之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见证了方山的命运。它有时碧泉淙淙,有时清泉汨汨,有时泉眼汪汪,只因山东南角的石矿和山西南角的白泥矿开采所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双桥中学和三墩中学方山分校师生共同饮用这一潭碧泉还绰绰有余,我们经常在课间跑去潭边喝水,双手轻轻掬起再慢慢吸吮,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后来学校左右边办起了石矿、白泥矿,几家单位共用这潭水就捉襟见肘了,凌晨一泓清澈见底的泉水,随着食堂烧饭师傅一担一担地挑走渐渐变浅,加之有人直接在潭里淘米加水,水就逐渐浑浊,下午放学后就不能饮用了,只能彻底放干清洗干净,再等上一夜积满后才能饮用。后来随着石矿炮声频繁响起,这潭泉水逐渐成为涓涓细流,最后断流干涸。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镇村重视了对方山的保护,封闭石矿、白泥矿,禁止乱砍乱伐。山上的植被渐渐浓郁起来,树木渐渐高大起来,山脚下的澧泉又出现了,这真可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啊。

李纲:侧听河流潺潺,仰望云舒云卷

在方山山脚下的西南角,面对余杭塘河的支流,曾经有一座李忠定公纲祠。它背靠山崖两旁缓坡而下如坐太师椅上,祠前二侧翠柏葱茏,面向九曲漾,侧听河流潺潺,仰望云舒云卷,是祭奠宋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李纲的祠宇。

据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在《香宇集》三十四卷《余杭李氏墓碑记》中描述:“吾乡平原广陌中,有山临溪岿然独立,端然而正峙者,曰方山。堪舆家称金印山者是也。脉从北来濒水而止,其阳为顺龙李氏八世祖之墓在焉,其阴为逆龙则余六世祖之玄台也,李氏系出故宋忠定公,盖公尝提举洞霄宫。”提举洞霄宫为宋朝时期的官号,在南宋时期,主要用于安置去位的宰相。宋忠定公即宋朝名臣李纲,李纲幼怀大志,有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中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太常少卿,为官敢于揭露时弊,上章论六事,对待金兵南侵,指出“御戎六策”,主张抗金,反对求和。

据《宋史·李纲传》记载:“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

《宋史》里的这段文字简略地介绍了李纲进士及第仕途坎坷历程,重点叙述了汴京保卫战: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由于遭到投降派排斥和诬陷,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相当于被打入“冷宫”。

两年后即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蔽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寄情于山水之间。

有担当的人终究会被人们追忆

李纲在《病牛》一诗中有“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反映了他在人生上的理想和担当。

李纲去世四十九年后的1189年,宋孝宗特赠李纲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后人对李纲评价很高,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高度评价李纲:“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可谓一世伟人矣!”民族英雄文天祥评价:“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林则徐有诗评价李纲:“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后人为了纪念南宋抗金名臣李纲,曾建过多处祠堂。李纲祠堂最早建于宋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福建邵武市。明朝万历年间在海南省海口市建有五公祠,其中一公就是南宋李纲。

杭州方山的李忠定公纲祠,可能是明朝建的,因为明朝文学家田艺蘅为其作墓碑记(此墓是衣冠冢,参见《香宇集》)。据《钱塘县志》记载,(方山)下有李忠定公纲祠,裔孙阳春建。并赋有一诗“石帆几折露平田,萝径阴森绕碧泉。金印直教时系肘,横舒片席看云眠。”作为李纲后人建此祠堂,一方面为缅怀先人,潮起潮落,风起云涌,在此安息,坐看云眠;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纪念英雄提供方便,毕竟杭州古城到方山近在咫尺。

现在方山所在的原三墩镇双桥村、塘河村、山联村土地上,正如火如荼建造西湖大学城和紫荆港科技城,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方山还被列入人才公园规划中,从方山到乌龟洋,将成为一幅山水交融、绿意盎然、小桥流水,亭榭棋布的画卷。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计国勇    编辑:钟一鸣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一
寻找非遗,老手艺里“藏”着新故事
杭职院学生赴淳安农村文化礼堂实践 没想到
2022年杭州民办初中学校招生计划公布
公交“小候鸟”来杭快乐过假期 首场活动中
热热热!杭州气象台发布高温报告 双休日杭
浙江安全守护行动抽查显示:头盔佩戴率90
哈根达斯查出一类致癌物
CA1921航班飞行中机翼螺丝松动 国航
工信部: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范围调整为7天

杭州影像


观“之江楷模”群像...

杭城晚霞刷屏朋友圈...

气温35℃,室外阳...

“东融西进”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