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凌姝文 通讯员 方汇
它还原了800多年前南宋皇宫的中秋之夜
整个南宋临安城的沙盘正在设计当中
南宋皇宫沙盘设计图
本周一,《长安十二时辰》迎来了全剧终,为每个人物都安排了结局。
该剧中有很多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方说屡次出镜的长安沙盘,将长安一百零八坊和二十五条大街收罗其中,就连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都纤毫毕现。
有了这个沙盘,城防、衙署尽收眼底。
而这样巧夺天工的古城沙盘,杭州也有,而且格局更大。
这个沙盘的名字,叫“南宋皇宫沙盘”,就藏在南宋皇城小镇的鼓楼脚下。
南宋皇宫为何在城南?
公元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都城的“户型”,比较奇怪。不像长安城、洛阳城那样四四方方、平仄对称,而呈长条状。长条北面安置坊市,南面垒筑皇宫。这很奇怪,因为古人以北为尊,皇宫都设在都城北面,即使是设在城中间的开封皇宫,也把御街开在南面。
但看到南宋皇宫沙盘,就知道南宋的“南宫北市”非常彻底:坊市全在皇城北面,皇城南面对出去,隔了个小广场就是钱塘江。
结合史料,宋高宗定都临安,是战乱中的仓皇决定。临安的地形依山傍水,东、西、南三面环山,只能南北向发展。选南还是选北?
南边是凤凰山,山麓上保存着吴越王宫,只需稍加改建即可;北边是旷野,建宫殿需平地而起,将耗费大量物力,而这是战逃后的南宋承担不起的。
最后,皇宫落点城南,但宋高宗不敢完全打破忌讳。怎么办呢?
他把皇宫里头的建筑包括城墙,都建成了坐北朝南的模样。而官员的家,基本在皇城北,每次上朝还要绕着皇城走半圈,从南面的丽正门进宫。
推荐阅读
沙盘里的小人正在过中秋
南宋皇宫沙盘放置在鼓楼底下的陈列室,占据了整个大厅。
沙盘正上方开了一扇天窗,天窗内是LED投影打出来的一轮“满月”。制作方为沙盘设定的场景,叫做“中秋赏灯”。
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沙盘中的一员,中秋夜不能错过大庆殿区的热闹。倚桂阁、秋晖堂、碧岑等殿都挂上了灯笼,把夜空映得宛如白昼。
中秋晚宴开始前,皇帝或许会在两侧朵殿先休息一会。待时辰一到,便来到大庆殿,与宗室一起听曲,据说直到半夜,都能听到从宫中传出的笙竽之声。
如果不去大殿,也可以在自己屋子里祭月。摆一桌石榴、梨、栗、枣、月饼(没错,《武林旧事》和《梦粱录》里都出现了“月饼”,苏东坡就吃过,说这月饼又酥又甜)等食物,一边闻着宫里的桂花香,一边在院子里晒月亮。
大庆殿位于皇宫的中心,是举行大典、大朝会的地方;皇帝平时处理日常政务、召见大臣则在西侧的垂拱殿。大庆殿和垂拱殿,都在南部的丽正门内,包括太子东宫也是。
皇城里造了个小西湖
按照“前朝后殿”的惯例,次要的宫殿、寝殿,都在大庆殿的北面,比如皇帝和后宫的房间、酒库、药房、御厨等。
皇宫的一隅还有小西湖。
宋高宗赵构爱游西湖,动不动就带上大小官员,去西湖一日游,次数一多难免“数跸烦民”,于是赵构的儿子宋孝宗便在宫里造了个小西湖——“凿大池于宫内,引水注之,叠石为山,像飞来峰,有堂名冷泉,有楼名聚远”。
小西湖在沙盘上的位置,夹在后苑与皇城最北面的“和宁门”之间。但沙盘的制作方,无界文化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师宋子良说,这个位置还做得不准。
“早几年前,在挖掘南宋皇城遗址时,考古人员发现遗址的东北角有淤泥,看上去像水池的痕迹,但还缺少实证。”
推荐阅读
整个南宋临安城的沙盘正在设计当中
沙盘文化,起源于东汉时期。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也就是用大米拟建山谷地形,成为最早的沙盘作业。
当时,马援的大米沙盘是临时堆制的,手一推就倒了。南宋皇宫沙盘,沙盘底是ABS板,单体模型是3D打印出来的。
宋子良说:“现在的模型,基本通过3D打印、手工上色就能制成,以前比较繁琐,还要手工拼接,特别是一些异形部件,得完全手捏。”
宋子良的办公室里,堆着各种古籍文献、手绘地图、单体模型。他时不时就摆弄一下。
他说:“这次《长安十二时辰》火了,我觉得是个好现象,因为它引起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在从事沙盘制作的十几年间,宋子良找到了不少趣味。比如专门研究各个朝代建筑的柱子:唐代的柱子像“丰腴的妇人”,每根都是胖胖的;宋代的身材好,样子也很素净;明清的就很繁复,有很多雕花,就像“身上挂满了装饰”。
现在,他又开始捣鼓整个临安城的沙盘了,“我打算按一定比例复原南宋的整个都城,让大家知道现在的艮山门、庆春路等地标,在数百年前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