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电车是杭州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去逛街、赶火车、看病都少不了它
1961年4月26日,杭州有了第一辆无轨电车1路车,也就是151路电车的前身,从城站广场开往拱宸桥。起点站为城站广场,途经葵巷、浙二医院、官巷口、湖滨、胜利剧院、西大街(今武林路)、武林门、半道红、沈塘桥、米市巷、卖鱼桥、娑婆桥、大关、紫荆街,终点为拱宸桥,全长12.5公里。
电车的站点,分布在延安路、解放路一带,是杭州最热闹的街区。当时,无论是去城站赶火车,还是去市中心逛街,买东西,还是去儿保、浙二看病,电车都是少不了的。
在很多老杭州人的记忆中,对1路电车的印象很深,人气爆棚。当年开通,堪比如今地铁,也是人山人海,人挤人地上车。五十多年来,这条拖着长长辫子的大家伙,已经成了杭州人出行中无法或缺的部分。
“小时候,家里人一说要去城里玩,我就很兴奋,第一个是可以坐电车,第二个是可以去吃肯德基,还有素春斋的素烧鹅、过桥米线。”家住在三墩的张先生说。
张先生记得,当时杭州第一家西餐厅就开在延安路上,叫海丰西餐社,“每次过生日,爷爷都会带着我坐着电车去西餐厅里订一款奶油蛋糕,还会在解放路上给我买一套新衣服。”
电车对于张先生来说不只是交通工具,还是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虽然已是30多岁了,但还是喜欢坐电车,我下班比较晚,但151路运营结束时间迟,刚好可以坐上几站路回家。就和小时候一样。”张先生说道。
“KISS”路1989年就已开通
早上5点的头班车经常被挤爆
除了151路外,杭州的“KISS”路,也就是155路也是杭州电车里的明星线路。
1989年,金校梁开上了第一趟电车155路,最早是从和睦新村出发到开元路。
他说,最早的155路车身是蓝白相间的,很简陋的,硬板凳,木质座椅。车子有14米长,座位不多,两侧各一个座位,最后排有5个,可以坐下20多个人,更多的人是站着的,一车可以装下一百多号人。当时,刚开通那会,车上还有人售票,一前一后。
他记得,八九十年代的电车,进城的公交车很少,余杭瓶窑、三墩一带的居民,算是杭州城外围的,要进城,要坐车先到和睦新村,然后坐上155路电车进城。
“早上早班车是5点,晚上一直到11点,当时有很多从瓶窑赶来的农民们,挑着菜,去城里卖,他们要先坐13路(现为313路),到和睦新村,然后再转155路进城。”金校梁说,最早一班车,往往都被挤爆,除了人多,大包小包的东西也多。
金校梁还回忆道,那时候开公交车,也没那么规范,开到井亭桥站与胜利剧院站之间,记得有两个特别有名的店,一个是吴山的点心店,一个是馄饨店,很多人都愿意在这里下车吃个早饭,就会喊上一句“金师傅,这里落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