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强大脑”打造“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29 07:50   

 

给公平正义插上了“智慧翅膀”

在互联网经济发达,涉网纠纷也集中高发的杭州,如何共建互联网空间治理新规则?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个互联网法院在杭州诞生。在钱潮路22号互联网法院大楼里,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涉网案件大数据中心,对案件来源、证据、调解、送达、审理、卷宗等进行了全审判流程数据化管理,实现涉网纠纷网上审,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2017年8月18日,法官在线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第一案。

走进互联网法院,处处可见互联网元素:在线咨询机可以实时联通法官、导诉台前自助设备能帮助当事人扫描各类材料、法庭内法官能通过大屏幕和远方的当事人在线开庭……

自2017年5月1日试点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累计立案受理4825件,审结342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

“我们做过统计,线上审理平均审理天数是32天,线下审理平均审理天数是61天。线上庭审平均用时28分钟,其中62.35%的线上庭审平均用时才17分钟,线下庭审平均用时68分钟。总体上,线上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审判效能。”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说。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每个环节全流程在线,诉讼参与人的任何诉讼步骤即时连续记录留痕,当事人可以“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数据显示,杭州互联网法院收案量占前三位的案件分别是: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互联网购物合同纠纷。当事人起诉金额在3万元以下的占八成以上。

互联网领域的案件,大量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在网上呈现更方便、直观。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接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方便将当事人的交易数据直接导入诉讼平台作为证据使用。智能推送系统向当事人推送类似案件,辅助当事人形成对自己案件结果的合法合理预判,减少心理落差。进入平台后,当事人点点鼠标、勾勾选项,就能完成起诉、调解、庭审等全部诉讼过程,不仅便捷高效,而且安全智能。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人工智能应用,大大提高了司法办案工作效率。2015年以来,杭州检察机关借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东风,积极探索智慧辅助办案系统,在全市14个基层院建成并使用高清远程提审、远程开庭、远程送达的“三远一网”系统,有效地破解了案多人少难题。

远程提审、庭审、送达系统,从三点一线转变到足不出户;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从码方块字转变到智能录入;法律文书智能校对系统、同步录音录像智能审查系统,从人工校对转变到智能审查;智慧公诉辅助办案系统,从凭经验办案转变到按规矩办……这是杭州检察机关智慧辅助办案系统发挥的神奇力量。

此外,2016年,杭州率先在全国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认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愿意接受处罚的,政法部门可以简化相关诉讼程序,给予从宽处罚。原本程序走完三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案件,检察机关快捕、快诉、快办,法院进行集中开庭、宣判,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仅为5天,庭审过程不到30分钟。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