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赋予社会治理智慧“基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杭州的每一天都是从一串串数据流开始的。
早高峰来临前,位于杭州市交警支队的交通V1.0平台就已快速运转,分析研判路面情况,调整红绿灯疏导交通,通过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馈给市民,引导他们避开拥堵。
杭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交通V1.0平台背后的“城市数据大脑”全天候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城市交通生命体征指标,有效推动了交通执法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和人文化。去年,杭州全城拥堵排名从全国前三降至第45位,缓堵趋势位居全国第一。
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等诸多城市病一直困扰着城市治理者们,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海量大数据让杭州看到了“治愈”的希望,然而要利用好这些大数据,首先必须打破数据“孤岛”现象。
杭州的信息“孤岛”曾经有多少个?2017年12月4日,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该局首次新闻发布会透露,杭州全市61个市一级部门和34个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共建有信息系统899个、数据库627个、数据库表60余万张。这些信息孤岛如果没打破,数据难以成为资源,不仅城市的智慧“大脑”会“缺氧”,社会治理也将面临重重困难。
“最多跑一次”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大数据。去年,杭州启动了“数据归集共享”大会战,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和公民个人办事四大重点领域为突破口,从14个政府单位抽调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从21家IT企业请来技术人员,集中办公。截至今年1月,共归集59个部门近293.6亿条信息。这些数据通过清洗、归类、标注、上架等工作,可按需即时调取。
成效立竿见影。在商事登记上,杭州已实现85%的新设企业可按“一件事”标准进行网上办理。截至2017年12月1日,办理该年新增的17类“多证合一”事项8万件,减少企业跑腿8万次。
公民个人办事方面,杭州全市44家单位共梳理事项598项。2017年11月1日,公布第一批仅凭“身份证”可办事项203项。以“社保参保证明”数据共享为例,8月至10月,社保参保证明、房产证明、契税证明、残疾人证等数据已实现全市共享,被各部门调用87万次,意味市民少跑了87万次。